第07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廉不清廉关键看“节点”
仅倡议“无手机”课堂还远远不够
质疑分时免票 不如推广“嵩县模式”
为“脚尖上的中国”腾个地方
布鞋院士走红的意味
“净网”需要社会合力
跪求
书籍是可栖居的精神家园
官员退出制还须精细化
被逼出来的也要纠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仅倡议“无手机”课堂还远远不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老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辛苦讲课,学生却在下面低头玩手机,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今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面向大一学生发起课堂“无手机”倡议。

据了解,这个倡议旨在鼓励学生将手机隔绝在课堂之外,恪守课堂新公约。这一做法引发全国多所高校的关注,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当手机越来越成为“必需品”的当下,课堂“无手机”是否是治疗“手机综合征”的一味良方,恐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不可否认,浙工大对这种现象说“不”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大学课堂成“手机上网综合征”重灾区,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患有“手机上网综合征”的学生已经严重依赖手机上网、具备手机网瘾,并且占据了学习和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起床刷微博、自习看“人人”、路上淘商城的现象随处可见,课堂上的“低头族”也随之出现。手机对他们的改变是巨大的,甚至已经傻傻分不清楚在什么样的场合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使用手机上网做的事情往往跟教学目标无关,只是把手机当做无聊的消遣。所以,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浙工大发起课堂“无手机”倡议体现出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出现新问题的敏感和及时关注,也是对课堂教学秩序的一种积极的维护和改革。坦言之,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足为奇,尤其是个体意识正在迅速成长的大学生。但是,大学课堂成“手机上网综合征”重灾区表明,这已经不是一种个别现象和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影响甚广的干扰传统课堂教学秩序的“集体行为”。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何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也许有人质疑,课堂“无手机”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上课内容不吸引人,不玩手机还会有其他东西转移注意力,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手机在课堂上也有用处,不能一棒子打死。这样的声音仔细思量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任课老师是否也缺乏课堂管理的能力,这是我们同样应该反思和改进的目标。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通过手机接收信息,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改革都应基于这种认识之上,顺应并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课堂“无手机”是否真能让学生远离“手机综合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仍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却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如何积极地教育、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在如何让手机“变害为利”、服务教学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