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野地桃花
《南水北调诗词选》
雨后的露台 (油画)
老街时光
《吕雉皇后》
荞面的样子
饭汤茄子
地涌金莲 朱全增 (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荞面的样子

苏 莉

有一个民间故事大概人们都听过,有兄弟俩一直相依为命,可是哥哥娶了媳妇后一切都变了。哥哥开始不干活,和媳妇在家享福,天天在家吃白面饺子。弟弟天天出去砍柴,晚上回家,新嫂子给他吃荞面饺子,一个在南锅,一个在北锅,嫂子总是告诉弟弟,他的饭在某一锅里热着,貌似很体贴。可是有一天弟弟掀开相反的那个锅盖,发现比给自己留的要好上不知多少。那个委屈啊!于是古老的荞面作为苦情戏的象征得以代代流传,荞面因其无法果腹的低热量代表了一种受冷遇、受虐待的文化符号。荞面被打入另册似乎也因为它在所有的粮食作物里属于比较草根的一类,生长期短,粗放型种植,不需要那么细致的管理。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救灾补种、高寒作物对待的,荒地、路边随处可种,没那么金贵。

我对荞面的认识是我们的枕头,从小到大都是用荞麦皮做枕芯的,偶尔从没缝好的地方露出来,知道是黑色的轻盈的小片片。我们老家那边也吃荞面,但不是经常,的确是灾荒之年的替代品,不大作为主要的粮食。

然而荞面在库伦却不是这样。库伦人在与荞面相生相伴的漫长岁月中早已把荞面融在了自己的生命里,自己的血液中。就像一个看似平常的女孩遇到了欣赏自己的男人,女为悦己者容,忽然焕发了巨大的神采。

库伦人似乎把荞面的做法发挥到了极致。常规的饸饹自然不在话下,酸菜鸡汤是最高配置,也是普通人家接待贵客的上等美味佳肴。

通辽城大街小巷的各种荞面饸饹小面馆和另一种标志性的大骨头抻面小面馆占据着同样的地位,更有库伦荞面城之类的大馆子的招牌在风中摇曳。说明荞面在这一方水土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荞面卷子是寻常人家很随意的饭食,撒点葱花和盐,放点油,一卷一切一蒸,简单好吃好做。

荞面饺子现在反而成了精细食品,大宾馆里的荞面早点都是在小蒸笼上做的,顶多四个一屉,特讲究。味道是粗粮细作的感觉,韧性加强,口感更好!

好几个朋友都给我介绍荞面饼,说特好吃,还好做。那天我试了一下,把荞面和得稀稀的,放点葱末和盐,锅热以后用勺子倒进一点荞面糊糊,像摊煎饼似的,瞬间就熟了。的确,好像比荞面面条筋道,麦香更浓。卷点土豆丝之类的菜比较可口。

有的朋友还会送我一点荞麦米,掺在大米里做米饭很好吃。

通辽这里的杀猪菜比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的是,他们做的猪血肠里必须做一部分荞面血肠,一般猪大肠里灌的都是荞面肠,把荞面和猪血混合灌进去,煮熟吃剩下的还要两面煎一下,有了一点脆皮更浓香。我还以为他们是因为怕猪血不够掺上了荞面,后来才发现,这只是他们的习俗。

我曾经试过蒸荞面发糕,还好,成功了,当然是需要掺些白面的,增加韧性,内部组织会更好,蜂窝大,松软,有嚼劲。第一次做的时候面在蒸屉上自由升发,膨起,差点把锅盖顶开了。特让人高兴,发了,多好的彩头!以前好像听人们说,荞面不能发酵,其实可以的。只是因为荞面发了以后不能成型,稀里哗啦地滩掉了,不能做馒头、包子,做发糕还是不错的选择,它稀就稀吧,直接倒在屉布上,整个蒸,特别好吃。我没试过做荞面面包,估计倒进吐司模子里任其发酵肯定没问题。

现代人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吃得多,各种富贵病出现了。尤其是糖尿病,吃太好的反而不好,据研究,荞面反而是平衡这种局面的最佳选择,它本身富含的那些营养好像是专门为了如今的情况而准备的。糖尿病人最痛苦的就是饿得不行还不能吃多了。但是糖尿病人可以吃荞面吃到饱胀而不用担心血糖会升高。饱胀感多么让人满足和幸福啊!尽管荞面无论怎么做看起来都是土灰色的,不是那么诱人的白或是金黄,可是我们实在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荞麦花开,健康到来!

于是荞面产品开发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荞面的价值得到现代人的充分认可,成了纯绿色的健康饮食。什么荞面蜜、荞面挂面、麦片与各种高级糕点和糖果通通被开发出来。所以没有不好的食物,针对人们的体质而能有对应的食材,其实是我们的福气。

日本人似乎对荞面也情有独钟,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描述荞面面条的时候也比较常见。据说欧洲荞麦的种植也很普遍,没怎么听他们谈论过,无论从文学作品还是电影戏剧等,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食用荞面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