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业结构,是针对“拉长工业短腿”提出来的。这个思路的调整,更令人耳目一新,更令人瞩目,意义也更为重大。
拉长工业短腿,是2003年确立的发展思路,这是英明的决策。当时,我市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实力还很弱,弱就弱在工业上,差距也在工业上。2003年,苏州商业这一块是400多亿元,郑州是500多亿元,比我们还少。但工业总产值一比,差距就出来了,问题就看出来了,苏州是5400亿元,我们是1600亿元,我们的工业明显是短腿。
5年来,我们围绕着这个思路,埋头苦干,发奋图强,成绩卓著。从2003年1月以来的近50个月中,我市工业生产的增速至少有41个月保持在20%以上。目前,全市GDP的46%、财政收入的60%、利用外资的70%、出口创汇的80%都来自工业。工业正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工业已经不再是短腿。
物质决定意识,基础变了,思路必然要变。我们自身的工业基础在悄然而变;同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外部的宏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一切工作的统领,“又快又好”变成了“又好又快”。而且,我市目前面临着结构不优、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原来的增长方式就难以为继,工业结构不调整,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可以说,优化工业结构思路的提出,是立足郑州实际,顺应时代要求,捕捉发展动向,看到发展趋势,很及时,很到位,是富有远见卓识之举。
优化工业结构,是不是不再提发展工业了?绝对不能这样理解。“工业强市”已经写进了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写进了市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发展工业坚决不能动摇,工作坚决不能放松。发展阶段不能逾越,我们国家到2020年才能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期间我们怎能不发展工业?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优化工业结构,相比“拉长工业短腿”,赋予了许多新变化,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必须应时而变,作出相应调整。
优化工业结构,牵涉到工业布局的调整。要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随着人类向知识经济的迈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企业取胜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要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它是支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脊梁。去年,全省超百亿的企业有13家,其中超200亿的企业有6家,我市仅有两家超百亿,这与排头兵的地位不相符合,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短时间内有实质性突破。
优化工业结构,也牵涉到发展理念的调整,工作思路、方法的调整。不调整没有出路,不调整没有后劲。按老思路、老办法,可能一个时期内不会有影响,但从长远看,却没有前途,在这方面不要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调整可能有困难,但不调整困难会更大。谁调整得快,谁调整得好,谁就会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这是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