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每当耳畔听到这样的歌声,我就想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的学生时代。虽然那个时代没有录音机,没有MP3、 MP4,甚至没有电脑、多媒体,可每当预备铃声后的课前10分钟班级合唱,犹如一场又一场春雨,浇灌着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使孩子们的心田始终保持着一片翠绿。
然而,看看现在,孩子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只要你能考第一,爸妈给你买手机”、“学习学习再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只要你竞赛得第一,老师一定保送你”,家长和老师的期许与叮咛代替了当初轻快的歌声。音乐依然重要,但那已不属于校园,歌声依然嘹亮,但它只唱响在周末爸妈领进的音乐辅导班里。歌唱成为了作业,快乐的小蝌蚪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无情!精神松弛竟然和数学符号、英语字母站在一起成了孩子们的压力!
于是,有人大代表指出,让我们把歌声请回教室。对此,我一百个同意。
歌声是开启孩子们智慧的钥匙。法国大文豪雨果指出,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数学,一是语言,一是音符。数学使人学会思维,语言使人获得知识,音符则使人富于幻想。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他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要感谢音乐给他的灵感。爱因斯坦6岁时就跟随父亲学小提琴。从那时起,小提琴就成了爱因斯坦的终身伴侣。 “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认为,真正的学问产生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及文学艺术交流对接、融会贯通之处……音乐可以丰富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使他们学会艺术的广阔思维方式,把对艺术的具体感受,与学习中的理性思维联系起来,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歌声是滋润孩子们心田的雨露,让我们把歌声请回教室。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一种感召心灵的神奇力量,他们把人类社会的各种美德都归之于音乐的作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格拉斯等古希腊哲学家都曾深入研讨和发展了音乐对于情感和道德的影响的理论。
歌声是塑造孩子们灵魂的灵丹,让我们把歌声请回教室。歌声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美化心灵,提升人格。《我的祖国》曾经使多少人感叹:祖国原来如此的美丽而妖娆!《骏马奔驰保边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又使多少学子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准备为祖国的现代化贡献哪怕是一点点微弱的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每当那优美的旋律响起,我们仿佛就置身于那蓝天、白云、牛羊和丰茂的草地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达坂城的姑娘》把我们带进新疆无垠的戈壁滩,高大的胡杨树,悠扬的马头琴,还有美丽的哈萨克姑娘,葡萄、哈密瓜都在展示新疆人民的热情和奔放;“宁夏船啊,两头尖……”唱出了塞上明珠宁夏的美丽富饶;而《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澎湖湾》则告诉我们海峡那边的台湾发生的故事。让我们把歌声请回教室,歌声将使孩子们更爱国、更高尚!
请让歌声回到教室,给孩子们的心灵插上翅膀,让其在蓝天白云中自由飞翔! 闫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