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我的1977
3  4  
PDF 版
高考圆了我当科学家的梦
做好郑州小小说文化品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冯辉
做好郑州小小说文化品牌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1995年调入《百花园》杂志社工作以来,冯辉在这片田地里已经辛勤耕耘了12年,他见证了郑州小小说近22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小小说大军中的一员,他的参与无可替代——这一切,与冯辉所经历的时代以及时代催生他对文学的兴趣密不可分。

  立志成为“保尔”

  冯辉1959年出生于河南密县。1976年,高中还未毕业的冯辉就回家当了民办教师。“家里劳力少,还欠着生产队的钱,属于缺粮户。”冯辉说为了给家庭减轻困难,他决定弃学,因为当民办教师的工资可以开到10工分,相当于一个壮劳力。

  冯辉说:“当时在学校也没什么正规的学习。上初中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经常去学校‘偷’被查封的书,看了很多文学经典作品,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革命文学家。”冯辉说着笑了。

  初二时,冯辉和两个同学成立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甚至还节衣缩食准备自己办刊物。而随着社会变化,冯辉的“革命梦”终究破灭了,而文学梦却更加蓬勃起来。

  大学自写剧本

  经过不懈的努力,冯辉在1977年考上了开封师专中文系。文学的诱惑,对冯辉更强烈了。

  “1978年,我跟一帮同学去照相馆照了相,那在当时很‘时尚’,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走在时代前列。”冯辉说,进入大学后,社会上出现了喇叭裤、蛤蟆镜等时髦物品,而他看过的一场歌舞表演,却令他终身难忘:“那是很多对男女一起表演踢踏舞、交谊舞,当时社会上还很少有人跳,我就是被那种充满年轻人的朝气、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打动了,觉得那是最健康、最显眼的生命力……”

  在那个时期,冯辉最为渴求的是汲取更多的文学知识。“没有哪一代人对中国、外国文学产生那种彻骨的宗教般的虔敬。那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巴尔扎克、知道雨果……”冯辉告诉记者,在大学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夏天高温40多摄氏度,他们点着蜡烛也在教室里看书到深夜两点多。

  “大学里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文艺理论,但每次考试我的得分最低,因为我即使知道应该如何去回答,我也坚持用自己的观点去论述。”冯辉说,除了文学,他还受到了朝鲜电影、朝鲜音乐的熏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和整个70年代,我看过很多朝鲜电影。朝鲜人的民族性格、音乐都很纯正、健康,可以说非常抒情,他们的民族语言很充分。”

  带着这样的兴趣,冯辉自己创作了《烽火少年》等3个电影剧本。

  小小说倡导者

  1995年,在密县(现新密市)文化局工作的冯辉调到了《百花园》杂志社。作为郑州市作协副主席、郑州小小说学会会长、郑州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被中国作协2002年授予“中国小小说倡导者”称号的冯辉,其关注点一直在小小说的理论研究。

  “《百花园》为了培养大批小小说作家,不懈地进行着实验。把最尖端、最前卫、最灵活的小小说原创作品放于‘原创版’上,每一期都由冯辉亲手写出总结式的读稿专评,以提高写作者的能力和读者的鉴赏力……20多年过去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小小说之所以兴起,与《百花园》的积极引领是分不开的。”有人这样评价冯辉的成果。

  如今,小小说发展到新的世纪,其创作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然而,一些小小说越写越离奇,甚至产生了个别的怪异性小小说,对此冯辉没有苟同,他提出了自己的研究主张:“作家不能割断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世界是多方面的,所以杂志应该引导他们扩大创作范围,拓宽视野。”

  作为小小说文体研究者,冯辉很注意深入文体艺术本身,把它放在整个当代文学的背景中研究,也特别注意小小说创作者的创作心理、现实处境和创作过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加强和推进郑州小小说文化品牌上做文章。把小小说作为文学品种之一,坚持小小说的人文价值和艺术含量——这也体现在选稿上。坚持小小说的小说特性,不管它创新到什么程度,也不会是杂文、散文,这样才能保持文体在艺术上的核心价值。”冯辉说,什么时候离开了探索这一核心价值,小小说就会失去在读者中的核心竞争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