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领取托福分数后不久,爸妈就开始了地毯式的狂轰滥炸,极力说服我出国要趁早,留学要趁小。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
“托福成绩两年后可就作废了。现在不赶快用,多可惜啊!”
“年龄小,学语言才快!”
“去念本科,才更容易融入美国文化!”
“现在大家都想早点儿出去念书,等你同学都陆续走了,你肯定后悔!”
偶尔,听得不耐烦了,我也会回敬一句:“融入美国文化,你们就不怕我和美国孩子混在一起吸大麻?”
不过,被“轰炸”久了,渐渐地我还是会心动,最终,我答应他们,尝试着去申请美国的大学。
我早就认定,我要念的大学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第一,是名校,否则,放着好好的人大不读,万里迢迢去读个州立大学,太不值得了;第二,必须提供奖学金,因为名校大多是私立学校,一年3万多美元的费用,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在北图潜心钻研了两天,我速战速决地选择了7所既排在前10名,又能给外国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的大学。
几个月后,如同天方夜谭一般,我不可思议地收到了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
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得,这就是幸运之神对我的眷顾。
(一)真话的魅力
美国大学没有统一的高考,也没有各大学自定的入学考试,学生们只需要在中学毕业前参加一个名为SAT的标准考试,分数作为录取参照之一。此外,就全看中学成绩、申请作文、推荐信和课余工作的履历了。
是否具备领袖潜质成为美国大学最强调的录取标准之一。每所大学都要求申请人在填表时,把自己作为“领导者”的经历完整记录下来。
中学时,我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小学时,又是“三道杠”的大队长,回答这个问题,我并不缺少素材。
然而,另一个问题却让我为难了。那就是,Have you done any community service?If so,please describe them. (你是否从事过社区服务?如果是,请详细描述。)
Community Service?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跑去咨询在人大留学的美国学生Nancy,到底什么是Community Service?
“什么?你竟然不懂Community Service?”Nancy瞪着大大的蓝眼睛,眉毛高高地快挑到天上去了。
“真的,我从来没听说过社区服务!”
Nancy这才恍然大悟,说:“也难怪,你们的学校只教学生考试,学生根本不和社会接触!我们在美国,从小就做义工!”
经过Nancy解释,我才明白Community Service最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义工”。美国社会强调社区自治,无论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认为做义工天经地义。从孤儿院到医院,从流浪者救济中心到社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义工的身影无处不在。
对义工了解得越来越多,申请表里的问题也让我越来越困惑。我是应该迎合美国人的传统,胡编乱造,写得天花乱坠?还是干脆说中国没有“义工文化”,所以我没有做义工的经历?
犹豫再三,最终,我选择了真实。
“我曾经去幼儿园教英语,还曾经在荒山上植树,但在我看来,这远远达不到义工的标准。做义工可以培养高尚的品德,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然而在中国的学校,高高的围墙给了学生一片世外桃源,却也让学生与世隔绝。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学校没有鼓励大家做义工,为什么中国社会缺失义工文化,但我相信,中国人是最有爱心的,也是最愿意帮助他人的。总有一天,义工会遍布中国。”
当我坦诚并且毫无修饰地写下这段话时,我并没有想到,正是这寥寥数语,帮助我走进了美国的大学。
一年以后,当我出现在达特茅斯为国际学生举办的迎新派对上,一位胖胖的美国老太太在嘈杂的人群中找到了我。
“我叫Judith。你是子墨吗?从中国来的?”Judith讲话的速度飞快,一口气说下来,没有任何停顿,洋溢着热情笑容的脸上,好像有一种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