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7个项目中巩义市占据2个席位。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中巩义市占据7个席位。
作为一个县级市,曾经以资源型、粗加工型为主的巩义企业何以对科技如此钟爱?科技又对这些企业产生了哪些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企业突围解困的必由之路
巩义市的工业经济曾经依靠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在全国独占鳌头。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客户越来越高的需求,多数工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面对严峻考验,巩义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共同研讨,商量对策,分析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得出一个结论——企业要生存,经济要发展,巩义要腾飞,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实现企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政府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建设科技创新型社会是巩义市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做出的积极应对。为鼓励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巩义市建立了直属机关、乡镇、村三级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部门投入为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体系。
“十五”末,巩义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490万元,达到本级财政决算的1.62%。政府科技发展基金达1335万元。建立科技投资风险基金500万元,科技人才专项资金每年列支300万元。政府每年还专项列支科学技术奖励专项资金、院地合作专项资金、科技项目洽谈会议专项资金、科研开发引导专项资金和知识产权与专利发明专项资金等。
体制创新: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选择净水材料、耐火材料、铝加工、非制造布、橡胶、机械制造等六大行业组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这些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在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筑社会领域创新服务体系。2006年,巩义市成立高新科技促进会,首批吸收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1家创新能力强的成长型高科技企业为会员。巩义市还相继成立了“巩义市人才办”、“巩义市科研开发服务中心”、“巩义市信息服务中心”、“巩义市金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以及“巩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系统。
核心技术:企业竞争的引擎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巩义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并带给巩义丰厚回报。豫联集团总工梁学民历经三年研发了“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全电流)技术开发及成套装置”,解决了电解铝系统在不断电状态下的持续运作的全世界性难题,一年可为企业创造效益3000万元。
像豫联集团这样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的例子在巩义比比皆是。
企业的自主创新、专利成果转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耕生集团的发明专利“混铁炉整体浇注工艺”实施后一年内新增销售收入1085万元。五耐的发明专利“高导热微孔模压炭砖及其生产方法”实施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568万元,外汇2500万美元。
院地合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巩义市的工业企业终于走上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之路,为进一步增进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巩义市针对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促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巩义落地生根。
近年来,由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洽谈的见面会、成果交易会越来越多。2004年以来,共计邀请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200余人来巩义洽谈项目,达成各类合作意向50多项,签订正式合作协议16项。
通过院地合作,提高了技术改造的质量,缩短了新技术运用的周期,同时减少了企业科技投入的成本。巩义市第五耐火材料总厂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设计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平均每年能够开发1-2个新产品。多项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巩义市与中科院还建立了相互挂职干部的人才交流机制。截至目前,巩义市共向中科院选派7名科级干部挂职学习;中科院向巩义市共计选派4名科技副职实地开展工作,还成立了由2位院士牵头的8人政府科技顾问团,巩义成为国内首家与中科院建立正式院地合作关系的县(市)级市。
主抓科技的蒋德军副市长本人是中科院前来巩义挂职的科技专家。他自豪地讲:“巩义市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会在近两年内出现井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