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汴一体化启动一周年论坛
3  4  
PDF 版
一体化和文化建设
郑大河大应加强合作
郑汴融城与文化融合
给郑汴融城插上文化翅膀
融城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文化要在融合中创新
郑汴的谐音就是“正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徐正英——
郑大河大应加强合作

中原网  日期: 2007-11-19  来源: 郑州日报  
  徐正英: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负责人,学科带头人。
  郑汴融城启动一年来,已初见成效,两市人民备受鼓舞。我认为两座城市的融合,首先或者最紧迫的是经济的融合,而从长远、深层次的融合来看应该是文化的融合。但是不论经济融合还是文化融合,从根本上看,都应该是教育的融合,应该是以教育的融合作支撑。

  郑大、河大两所名校各自的优势颇为明显互补性很强,郑大是我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理工等学科优势明显;河南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在海外颇负盛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科优势。

  我认为两校应该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为郑汴融城作出贡献。

  一、两校可由浅入深,根据条件和需要这种活动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的也可以不分学历层次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二、开展院系互访活动,交流办学经验,共同推进学风建设和学科建设,甚至可以考虑长期建立学习互访机制。

  三、搭建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如两校师生可以办通用的借书证等,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资料互补作用。

  四、建立优秀学科互补机制。如实行本科生精品公共课程异地选课制,根据需要互换博士生导师,比如像郑州大学的工科、医科可以帮助河大,河大的文科可以帮扶郑大,像河大的音乐系、美术系可以帮助郑大。

  五、建立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等资源共享机制。

  六、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比如两校之间的人才可以实行双聘机制、自由机制。

  省内资源流动有助于限制人才向省外流失,郑大、河大两座高校应该在这方面起带头作用。过去也有学者在河南、郑州两地教学、培养教师的佳话,我们应该把这种传统保持下去。如果郑大、河大能够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郑汴融城的步伐就一定能够大大加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