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3  4  
PDF 版
(上接第一版)
让小脸绽放笑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让小脸绽放笑容
——留守少年生活状况调查 本报记者 张冯焱 通讯员 杨 刚
中原网  日期: 2008-01-07  来源: 郑州日报  
  春节临近,在外忙碌的打工者将陆续返回家乡,对不少打工者和他们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相聚。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大批孩子留在原籍,被托付给亲戚或祖辈照料,成为“留守少年”。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少年大都处在动荡的生活环境中,或疏于管教,或缺少亲情,极易受到不良影响,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应忽视的社会现象。

  “爸爸算不算家里人”

  《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是小学阶段常见的作文题目,读五年级的小雨却从没写过妈妈。小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妈妈,爸爸外出打工,她一直与奶奶一起生活。在学校,小雨从不说自己的家庭,尤其不提妈妈。

  郑州市七里河小学曾经做过一个测试,让孩子们画自己的家,在留守少年的图画中,家里只有自己和爷爷奶奶。一个孩子竟然问老师:“我爸爸从来不在家,算不算家里人?”

  蒙蒙是个14岁的女孩,爸爸因车祸身亡,她却异常地平静:“他不在,我们照样能过。”因为父亲常年外出,蒙蒙对父亲几乎没有感情。蒙蒙学习很好,可她说,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们(爷爷奶奶)一家都过不好”。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不喜欢蒙蒙,她的内心充满冷漠。心理专家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

  “放羊”生活易入歧途

  因为生活困难,有的老人、亲戚对孩子上学很漠然。大部分老人的文化水平不足以辅导留守少年学习,无法与孩子较好地沟通,不少留守少年缺乏约束力,过着“放羊”的生活。

  由于缺乏应有的呵护和管教,留守少年往往因为一念之差,不自觉走上犯罪道路。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所长李恒先说,该所关押的少年犯中,留守少年占到22%。

  案例一:小强,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我家在焦作武陟县,父母在建筑工地打工,我3岁起跟着姑姑婶婶,这家住一段那家住一段,我们村很多家都是这样,小孩上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我10岁就会抽烟,一放学就跟辍学的朋友玩,打群架是常事。15岁那年暑假,在村里碰到同学小广,我们俩吵过架,互相不服气,小广叫了十来个人打我,我实在招架不住,就用身上的水果刀朝小广捅去。回家后听说小广没走多远一头栽到地上死了。我哭着告诉姑姑小广是我杀的,可是我没想过杀他,我真的打不过他们才把刀拿出来的……我真的后悔了!”

  案例二:王宇,1990年3月出生,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外出打工,一年跟父母见一两面。后来,我染上网瘾,曾经把姥姥家的一块进口手表偷偷拿走,卖了80元钱用来上网。2006年的一天,我见邻居家开着门,家里没人,就溜进去拨打他们家电话充了20块钱的QQ币值,准备上网用。这时,他们家60多岁的李奶奶突然回来,我一急拿起一块砖头朝李奶奶头上砸去,见她倒在地上不动了,我就去学校上晚自习。正在上课,警察把我带走了。”

  律师王令牛认为,这样的悲剧与其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留守孩子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日后生活埋下隐患。

  管教所内学会做人

  在管教所,记者见到了18岁的刘亮,两年前,他和两个“留守少年”一起抢了两千多块钱。“我犯罪主要是自己的错,不能怨父母,可是如果家里多些温暖,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说这话时,刘亮有些少年老成的样子。说到管教所,他的脸上才有了笑容,“干警就像老师一样,所里开展了很多活动,绘画、打球,还有文化课,我都积极参加,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心里话也愿意对干警说。”

  管教所把关注留守少年的心灵作为工作重点,允许他们按照对家的要求布置自己在监舍里的小空间,经常邀请家人来所里帮教,还组织志愿者担任“志愿家长”、“知心哥哥(姐姐)”,在教育改造中,让“留守少年”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受到尊重的感觉,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李恒先说,尽管如此,毕竟是亡羊补牢。父母在给孩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祖辈抚育孩子的,不要一味溺爱。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时,应针对留守少年建立起相应的帮扶、救助制度,让留守少年快乐留守、健康留守。

  携手关爱留守少年

  令人欣慰的是,留守少年已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据介绍,目前,我省各级团组织已建立“留守少年儿童亲情港湾”、“留守子女俱乐部”436个,并通过安装视频设备、亲情电话、发放亲情电话卡等形式,使30多万留守少年直接受益。

  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赵悦玲说,近期,该中心把对留守少年的帮教由室内转向户外,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游戏,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信任感,以及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心态。帮助留守少年,需要城乡携手,发挥“手拉手”、青年志愿者等团队优势,建立关爱行动的长效机制,将爱的力量长久传承。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