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透视我国第一个省级五年“民生预算”
陕县“电视广告专业村”探秘
职称考试网上收费 “便民”措施惹非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陕县“电视广告专业村”探秘
本报记者 余英茂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5  来源: 郑州日报  
凡村的电视广告人为村里捐资修建的道路

  核心提示

  

  陕县西张村镇有个叫凡村的小村庄,近年来,该村世代靠土里刨食的农民干起了“文化营生”,210位村民承包了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湖北、甘肃等10个省的56家电视台的广告业务,成了令人羡慕的广告人,年收入达1300万元以上。

  靠承包、制作电视广告发家致富?这种连很多城里人也未必敢想的事,却在凡村变成了现实,这使得凡村这个豫西山区中的偏僻村庄赢得了不平凡的美名,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电视广告专业村”。

  

  “泥腿子”发起文化财

  

  凡村的电视广告业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陕县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对外承包,经过公开招标,凡村籍的陕县广播电视局职工薛则功竞标成功。通过承包电视广告,薛则功当年获得净收入5万元。

  凡村青年张安让被薛则功聘请从事医疗卫生方面的电视广告业务。张安让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他学过瓦工,打过短工,并不知道怎样经营电视广告业务,连基本的广告常识也不懂。刚“出道”时,面对穿着土气的中山装、不会说普通话的张安让,很多客户不相信此人是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员,一次次地把上门联系业务的张安让给轰了出来。

  连连碰壁之后,张安让并不气馁,他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充电”学习广告业务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张安让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业务谈判经验逐渐丰富,言谈举止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能够独当一面联系业务了。

  随着对电视广告市场的了解日益深入,1996年,张安让尝试着自己创业,他和同村的汤学红等几个农民找朋友、托亲戚凑了20万元钱,承包了当时价位较低的义马电视台的广告业务。他们从北京购买了电脑、摄像机、编辑机等设备,借助厚厚的英汉字典,对照英文说明书摆弄起了机器,终于学会了广告制作。一年下来,他们创造经济效益32万元,除去承包费,净利润比种田和打工要高出很多倍。

  小试牛刀取得的成功,使几个合伙人更加坚定了投身电视广告业的信心。1998年,几个合伙人纷纷另立门户,分别独立承包了三门峡、洛宁等地电视台的广告业务,都取得了不菲的收入。

  

  105户农民

  承揽56家电视台广告

  

  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靠承包电视广告迅速发家致富的事实,犹如活教材,使凡村村民认识到电视广告业蕴藏着极大的市场空间。一些人尝试着帮助电视广告承包户联系业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他们发现,承包电视广告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很快,承包电视广告的凡村村民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多。

  时间长了,本地电视广告市场趋于饱和,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走南闯北到外省去承包电视广告业务。如今,凡村村民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村里先后有105户农民承包了10个省的56家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带动从业人员数百人,承揽电视台广告成为该村的一项独特产业。

  在凡村承包电视广告的农民群体中,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2004年,50岁的凡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素珍也辞职下海,和同村的另外两位农民合作,前往河北省新和县,联系承包当地电视台的广告业务。

  创业之初并不顺利。张素珍等人如实地作了自我介绍,当地电视台负责人得知这些人以前都是种田的农民,并没做过电视台的广告业务,虽然对他们的诚心和勇气表示赞赏,却对他们能否履行合同有顾虑。为了打消电视台领导的疑虑,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张素珍特意进行了公证。

  此后,张素珍等人严格按照合同办事,除了招聘当地的业务员外,自己也身先士卒主动登门前去开拓市场,用农民的憨厚和朴实感动了客户,也赢得了电视台领导的认同,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电视广告专业村”

  崛起的奥秘

  

  凡村的电视广告人虽然形成了一个群体,做成了一大产业,但并不是人人都成功了,市场上有欢笑也有泪水,村里也有人承包电视广告业务后因为经营无方,连广告承包费也缴不起,赔得一塌糊涂。

  然而,凡村的大部分电视广告人都成功了,这就不由得人们不为之惊叹!陕县的一位县领导就这样自豪地对记者说,承包电视广告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些广告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涉足这个领域都没有成功,凡村的一帮子农民却成功了,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凡村人走向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

  陕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崔飞飞认为,凡村人能够成功,得益于他们脑子活络,敢闯敢干,靠智慧和胆略取胜。电视广告业务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虽然凡村的电视广告人大都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善于“跳起来摘桃子”,企业和单位做广告时,多数提供有照片和文字材料,精明的凡村人聘请大学生负责电视广告的策划、文案、制作等,从而“借梯上楼”,捷足先登,在文化这个朝阳产业中率先分得了一杯羹。

  创业伊始,凡村人一缺资金二无经验,但他们低起点创业,瞄准了县级电视媒体少、竞争压力小、广告承包费不高的市场空当。凡村的大多数电视广告人都是从承包县级电视台的广告业务起步的,他们以农民特有的质朴和智慧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客户的尊重,成长为电视广告领域的乡土人才。

  当地对发展电视广告产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凡村党支部书记张林仓说,村“两委”班子对村民承包电视广告业务全力支持,给他们的家属每户发有一个“连心卡”,上面有村干部的电话,在外人员家里有事,随叫随到,尽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经过多年的发展,张安让从承包一家电视台的广告业务发展到承包了4家电视台的广告业务,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因带动群众发展电视广告业有功,他连续4年被评为西张村镇“经济能人”,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村里特意分工张安让具体负责协调解决村民在承包电视广告业务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电视广告业给凡村带来了巨变,如今,在凡村随处可见一座座气派豪华的小洋楼,村民说,那些承包了电视台广告的农民每家都有几十万元存款。钱袋子鼓了,凡村的电视广告人致富不忘乡邻,他们不但主动出资给村里盖起了教学楼,硬化了村里的道路,还为村民带回了致富信息,帮助村里发展2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户,苹果专业户580余户。2002年,该村修筑村里的道路和学校,那些电视广告人闻讯后,先后为村里捐资25万元。

  凡村人的成功,还得益于他们互相帮助、“抱团”发展。该村成立了电视广告人员联谊会,所有的电视广告人每年在三门峡集中开两次例会,互相交流经验,调剂资金,互通有无。

  前不久,该村的电视广告人在三门峡召开联谊会,成立了凡村广告业协会,要求全村的电视广告人互相监督,反对不正当经营,维护凡村的整体信誉。他们还筹划成立电视广告业集团,统一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将发展方向瞄准地市级电视台广告业务,扩大电视广告业务规模,提高档次,实行集团化经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