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4  
PDF 版
巴伐利亚最后的回忆
老郑州的南北货行业
连 载
干煸白菜帮
试官识才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由来
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史杂谈
试官识才
苏 鸯
中原网  日期: 2008-05-11  来源: 郑州日报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同样,人不试也无法识其德才。“试职识才”很早就成为中国的传统做法。

  唐代武则天即位后,即运用了不少选拔治世贤能的方法,比如推行《姓氏录》,破门阀世俗。出生于寒门之家的武则天推行《姓氏录》,使众多过去沉溺于下层的普通地主、寒门俊杰,登上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舞台,同时也成为武则天推行自己政治路线的得力工具。

  武则天选拔治世贤能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科举取士,推行“试官识才”制度。在她执政的五十多年中,取进士达一千多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要比唐太宗时增加一倍以上。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成殿亲自主持对贡生的考试,以示皇恩。从此,贡生考试都有了殿试。不仅这样,武则天还放手给人官做。

  当时,想为官者,不管是九品以下的官吏,或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自荐,请求做官或者升官。还可以通过他人推荐,或者地方推荐,做“试官”,称之为“试用之官”。

  当官这么容易,如果普通百姓都想去过把官瘾怎么办?那国家不是乱了?在当时,曾有一段时间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但“试官”者,一旦开始了试官,在位不作为者或不称职者,一经发现,轻者革职,重者诛杀。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官爵易得而法纲严峻,故人竟为趋进而多陷刑戮。”放手封官,严刑杀官,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因此有想投机为官者,或者想过官瘾的浅薄之徒,往往上任没多久可能脑袋就会被搬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