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房屋、汽车和稿费
1928年,宋蔼龄出资在庐山兴建一幢别墅,赠送给大妹宋庆龄,供她来山休息之用。宋庆龄在解放前曾三上庐山,都是住在这幢别墅里。1953年7月,她到江西视察工作,特地来到阔别18年的庐山旧居——河西路51A号私墅,看了后,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好。现决定从今天起,将此房交给国家,由庐山管理局统管。”翌日又叫秘书向管理局补缴了从1949年至1953年的房地产税,并补发了看房工人的工资。
接着,宋庆龄又在省、地为她举行的茶会上表示:“登山公路通车了,庐山管理局没有小车,我这次带来的一部黑色福特小轿车,也赠送给管理局使用,作为我在建国后首次来山留下的纪念。”宋庆龄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将历年稿费的大部分收入,捐献给妇女和儿童慈善事业,自己全靠工资生活。她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愿将私宅、私车捐为公有,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因为我有工资生活,其余钱交给救济总会使用,也能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享受“皇家”待遇,心不安
建国后,宋庆龄因生活、工作需要,常在上海、北京两地往来,而她是国家副主席,故在北京的时间较多。最初她的北京寓所是在道路狭窄、环境嘈杂的方巾巷,中央准备为她新建住宅,她婉言谢绝,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需要很多钱,我不能占用国家资金。”后来国务院于1960年安排她迁入西河沿居所,那里虽然环境好些,但房子潮湿,导致她的关节炎经常发作。
鉴于此,尽管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中央领导仍研究决定,破例为她新建一所住宅,并委托王光美将新宅设计图纸寄去上海征求她的意见。宋庆龄接信后,依然坚持不建新房,回信说:“我不打算再迁新址了,为了我个人的住所而增加国家开支,这将使我感到非常不安。”
宋庆龄多次不同意建新宅,但中央考虑到她是古稀老人了,必须为她晚年着想,因此决定安排一所较幽静的花园式住宅给她。1961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在荒芜的旧王府,为她新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寓所。当年宋庆龄就乔迁新居,在这里欢庆了她的七十大寿。周恩来日理万机,还如此关心她,使她非常感动。
然而尽管已搬进了新居,她的内心还是常常不安。1966年她给美国朋友格兰尼奇写信,回答是否迁入新址时,吐露了这样的心绪:“是的,我住在旧日醇亲王府花园里,溥仪就是在此出生。我确实在享受‘皇家’的待遇,但我并不快乐,因为还有许多比我更有价值的人,现在仍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宋庆龄在这寓所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20年。
贴心保姆,平等相待
早在1931年,19岁的广东中山县的女子李燕娥,因不幸婚姻离异后来到宋庆龄身边做保姆,一干就是50年。她比宋小19岁,一直忠心、精心照管宋庆龄的生活及家庭。建国后又竭尽全力照看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和孙中山留下的遗物,宋庆龄称赞她是“不拿枪的警卫员”。
宋庆龄把李燕娥当作自己的亲人,同桌吃饭,唤她“李姐”,每次回上海,总是买些火腿、腊肠之类的食品带给她吃。1972年李燕娥60岁生日,宋庆龄托人买了一只熟的大油母鸡及8斤苹果、2斤香蕉给她,向她表示祝贺。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宫癌。宋庆龄万分焦急,亲自把她接到北京医疗,不但为她请最好的专家诊治,还抽时间陪她聊天,以减轻她的痛苦。在治疗过程中,还设法买些新鲜蔬菜、豆类和肉、鸡等食品,让她增加营养。她在给爱泼斯坦写的信里流露了极度忧伤的感情:“近日来我为李姐患的可怕疾病,而极感心烦意乱。她不仅是我的助手,更胜过我的亲人。”但是李燕娥的癌病已经到了晚期,最后还是去世了。李燕娥的骨灰送往上海启程前,宋庆龄捧着骨灰盒,不停地用手抚摸,用脸亲吻,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
临终前迫切要求入党
宋庆龄曾3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14日晚,宋庆龄因冠心病及慢性淋巴细菌性白血病病况继续恶化,体温高达40多度。15日早晨体温下降、神志清醒的宋庆龄,向前来看望她的彭真、邓颖超、王光美等人第三次提出了入党要求,并将要求接连重复了三次,声音虽微弱,但听得十分清晰,完全可以看出她非常渴望在临终前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面对此情此景,彭真等人深为感动。彭真立即于当天上午10点半,把宋的要求转报给了时任党中央主席的胡耀邦,胡又迅速转告了邓小平等政治局委员。于是政治局在下午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并建议人大常委会委任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5月29日,宋庆龄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20时18分在她的住所溘然长逝,终年90岁。
摘自《广州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