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引进国外智力 服务社会发展
关于改善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文化也是生产力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十个视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关于改善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单列一章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巩义大峪沟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改善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一个山区乡镇的行路、吃水、就医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具体说来在改善民生方面作了以下工作: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峪沟镇位于巩义市东部,群众大多分散居住在沟沟岭岭之间,生产条件较差,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等现象以前非常普遍。面对这种现状,党委、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先后实施了道路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农水建设年、村级卫生所建设年等一系列活动,每年都尽可能多的安排一批民生工程。

二、从热点、难点处入手。民生问题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都是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又急待改善的问题。如道路方面,对于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党委、政府没有回避,而是创造条件,使群众长期存在的困难得到有效改善。目前,道路建设攻坚计划已提前完成,3年时间其建设改造镇村组道路12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三级以上柏油、水泥路,8个村实现了组组通公路,21个村开通了城乡公交班车。

三、让群众从改善民生中得到实惠。改变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大峪沟镇改善民生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个理念。如在解决群众看病难方面,对23家村级卫生所进行了新建或改造,投入资金30多万元,使各村卫生所全部达到了省示范卫生所标准。并通过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使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保障农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方面,实施了农村安居工程,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这些农户完成房屋建设。目前已为88户294名群众解决资金125600元,帮助群众维修新建房屋近300间,初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四、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改善民生问题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保障。在完善制度方面,一是实行群众参与制度,通过人大会议,群众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意见和建议,确定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并将有关工程进行公示。二是招投标制度。镇政府成立了招投标办,进行公开招标,工程结束后由专门成立的验收组对工程进行验收。三是奖惩激励制度。对道路建设、村级卫生所建设、农水建设等,镇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四是财政补助救济制度,如合作医疗补助、学生外出上学补助、居民临时救助等。

五、注重培养群众的“造血功能”。培养“造血功能”就是提高群众素质增强其增收致富能力从而推动村组的经济发展。为加强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每年都举行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努力使农村劳动力都至少掌握一种技能。

通过这些年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实践,笔者对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有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改善民生问题的前提。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推进这些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理应更多地承担起责任。

二、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改善民生问题的基础。改善民生涉及的都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群众是主体,必须使群众广泛参与。在确立民生工程项目时,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要结合实际,兼顾多方面利益,否则有可能出现一些工程项目得不到群众支持,甚至无法进行。我们近年来实施的每一项工程,都十分注意征求各方面意见,坚决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因而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完善的制度是改善民生的保障。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大峪沟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正是有这些制度的保障,使近年来改善民生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些制度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些还是用教训换来的。如对外出上学的学生补助制度。中小学合点布局本来是为了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但这项计划实施后,却发生了少数学生家长上访事件。主要因为这些村的孩子需出村上学,产生的坐车、吃饭费用加重了家长的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补助制度,终于使合点布局顺利得到了实施。我们在道路建设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资金筹集、工程招标、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保证了三年道路建设计划顺利推进,并且所有道路在上级部门质量抽检中全部合格。而奖惩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力的保障村组道路建设、农水建设、卫生所建设等诸多民生工程的圆满完成。

四、改善民生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大峪沟镇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才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改善民生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要求过高过急,既不利于解决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会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任程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