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 风 上一版3
空即是色
中流砥柱
汉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作家王蒙做客湖南卫视《零点锋云》,与80后作家张悦然展开对话。一老一少,30后对阵80后,一代老作家与青春年少对话,交锋文学。老少文人面对面,心平气和地阐述各自的观点,这比各自抄着笔头交锋于白纸上来得更加直接,对王蒙先生这种姿态鄙人甚感幸喜与钦佩。如今一些老作家对年轻后生看不惯,在他们眼里,年轻后生除了体力勇猛,思想活跃,会玩文字游戏外,难以企及文学的深度,还漂浮在表层。在许多文学年轻后生眼里,老作家思想定型,有些顽固,有些偏执,只会写他那个时代的作品。对此,老少作家就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无形中竖立了一道心灵防火墙,互掘代沟。

文学界缺乏沟通,缺乏交流,每年就那么几个会,而且事先统一声道,主席台下的并无多少发言权。再则就是作品交流会,不用我赘述,举办过,参加过作品交流会的文人都知道,先扬后抑的模式一成不变,扬的成分占据九成,抑成蜻蜓点水,象征性。各自心中的山头都以为很高,其实各自又未丈量过自己的海拔,未找准参照物。如此场景,何以开出鲜丽的红花绿草?东西南北中,文人彼此不屑一顾,面和心不合者,比比皆是,司空见惯。有文人的地方,便有争论,便有争吵,便有攻讦,便有辱骂,便有人身攻击,其手段之毒辣,可谓无所不取、无所不能、无所不敢。

王蒙与80后作家张悦然交流,谈到80后作品的整体印象是“没有昨天”,任何国家的年轻人都能写出来,缺乏中国特色。“没有昨天”翻译过来就是“躲避历史”、“回避历史”,无历史感,与时代脱节。未将文学作品放在一个时代背景下来合理想象,或将历史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搬上文学舞台,或是半真半假的揉捏。就是所谓主流经常唠叨的:文以载道。

文章经世致用,是中国文人行文的基本准则,所谓“有补于世教可与天地同悠久者”。宋人叶适曰:“为文不关世教,虽工何益?”文章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所以“世教”“世用”是一条准绳,任何人都不得随意逾越。古今文坛自称儒者,自然更须恪守规则,不能违背。从唐宋八大家传世诗文词句中,可以体会文人士大夫对文以载道的隆重心态。

苏轼曾说:“言必中当世之过。”两千多年来,士大夫行文的着眼都是为了政治、社会以及伦理的目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之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作诗行文最典型的,也是最永恒的命题。同样,强调诗文的社会功能,也正是文人墨客所共同提倡并遵循的准则。

王蒙先生对80后作者的作品感觉“没有昨天”,有些苛刻与不切实际,“没有昨天”,很正常。作为80后的长兄,70后的我,都不敢斗胆弄有历史感的作品,何况80后的小弟弟们?指望仅有二十几年生命阅历的80后写出了具有“昨天”的作品肯定不现实,他们能写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吗?能写出“英雄主义”作品吗?王先生肯定反驳,可以采访啊。那只能写其躯体,真正来自骨髓的感受和切身之痛是难以创作出来的。上海有个小女孩,在未婚之前却去写夫妻生活,结果让过来人笑掉大牙。不管你有多高的想象值,写出的东西难以用生活实践来检验,结果那女孩的作品脱离实际,让人难以接受。而生活不像玄幻小说,漫无边际,越离奇古怪,越出味。具有“载道”功能的作品需要时间、空间、生活阅历等要素。

80后的文学作者写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独特性,视野性。在没有“昨天”的现实下,他们写青春文学,书写自己的青春经历未尝不可。外国的同龄人也能写,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与特色之处。他们可以写玄幻小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驰骋千里,难道就没有市场吗?他们写爱情故事,回味自己青涩的初恋,难道就没有读者喜欢?他们可以写儿童文学,回味自己的天真无邪的童年,带给小朋友们欢乐与文学熏陶,有何不可?诸如此类,没有载道功能的作品在民间依然大受欢迎,有自己忠实的读者。

王蒙一味强调文以载道为主流,那么新时代呈现出来的商业文学、金融文学、科技文学等新兴内容的文学都进垃圾箱吗?诸如以上所述的青春文学、玄幻文学、爱情文学类别,我们一定要放进“昨天”的桶子里面吗?我看未必,每一种文学满足的是部分读者的需要,愉悦身心,熏陶修养,增长知识,没有必要要求每一种文学都要肩负着“载道”的功能。在信息时代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学种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检验。至于具有“昨天”的作品,在具有这样的过程以后,自然会产生,王蒙等老一辈不必为此忧虑与担心。

王蒙先生!请不要把作家放入同一个桶里!

娄义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