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与一票难求的呼唤
为什么没人发布“最差城市榜”?
形象工程的要害和根治之策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二十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为什么没人发布“最差城市榜”?

9月2日,“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正式公布,杭州的榜首地位依然无可撼动。在上榜的100个城市中,杭州靠着良好的资本投资效率,可观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以及不断优化的投资成本结构,第五次登上了榜单的冠军宝座。榜单前十位依次为杭州、上海、无锡、南京、宁波、北京、佛山、苏州、常州、广州。(《钱江晚报》9月3日)

又是一个排行榜出炉了。眼下,似乎成了一个排行榜流行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层出不穷,几乎涵盖了经济、娱乐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乱花渐欲迷人眼。单就“城市榜”而言,花样也有不少:什么“中国十大最佳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十大最佳宜居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发展前景城市”、“中国十大旅游城市”……排行榜的组织者,有社会中介机构、群众团体、政府部门,也有福布斯和胡润这样的资本组织。

说句实在话,“活力”、“宜居”、“前景”这些概念性词汇,一旦与城市相连,本身就令芸芸大众感到非常“模糊”,难以把握,因为缺乏一个清晰可辨的评价标准——故而,这些花里胡哨的“城市榜”其实都是发布者的自导自演。我们根本无从判断,这种调查数据是否属实、是否客观公正,上榜的城市是否名副其实。实际上,这也就决定了这种所谓“城市榜”带有很大的“水分”——城市到底是怎么样的,有没有“魅力”,市民最有发言权,由某一组织单方面推出的榜单有公信力,就邪门了。

在信息化时代,一个科学客观的排行榜,有助于人们对信息的甄别,有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按理,“好榜”与“差榜”理应是并存的,这才符合排行榜的本义。可值得一提的是,“排行榜”虽多,“城市榜”也甚众,但却无一例外地是“最佳榜”,没有人评选发布“最差榜”。何以?这个问题看上去复杂,其实却很简单。

“城市榜”在如今,早已不是原汁原味的“排行榜”了,而是附着有利益和炒作色彩的载体工具。“搞排行”的是为了赚钱或者炒作,而“被排行”的则是出于城市形象、政府政绩和招商引资的考量,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如此周瑜打黄盖,这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皆大欢喜——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评选最差城市榜,有哪一个城市感兴趣并愿意出钱出力?而如果没有利益涉及其中,有几个组织或者个人愿意费心劳力地调查发布什么排行榜?即便是福布斯这样的“专业排行榜组织”,恐怕也不干这种赔钱的买卖。

如果把排行榜评选比喻成一场比赛,那么,上榜者与发布榜单者,就一个是教练员,一个是裁判员。谁给裁判好处多点,裁判的判罚对谁就有利。这样的排行榜,把舆论和公共置于被愚弄的境地,要它何用?既然有人乐此不疲,我们也不必上火,一笑置之,让其自娱自乐便是。 王 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