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申遗
我见证我记录
本报记者 李晓光
作为一名负责登封新闻的市县部记者,除了采写日常的当地新闻,自2006年始,在嵩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道工作中,更是与登封人民一起度过了数百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感同身受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
采写申遗新闻不同于其他采访,由于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时间跨度大、专业性强、要求标准高、具有唯一性等特点,好多问题都是在摸索中解决的。为深入细致地做好嵩山历史建筑群8处11项申报地的适时情况,保证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指导性,为了弄懂每一个细节问题,我经常不断地查资料、访专家,采写稿件时多方面征求意见,并经过反复地修改。
登封是申遗前线,每个周一来到这里,我便与当地的申遗工作组和宣传组联系,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各个申遗工作现场。尤其是自申遗“百日攻坚战”启动以来,更是紧紧围绕郑州和登封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在街头巷尾、景区附近,随处捕捉有关申遗的声音,撷取有关申遗的画面。中岳庙景区整治是此次申遗工作的一个重点,涉及到许多当地百姓的搬迁问题,当地党员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记者与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同吃同住,记录了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
截至2008年10月,已累计刊发各类有关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稿件百余篇,受到了登封市委宣传部的高度称赞,也使得本报成为此次郑州市申遗宣传的主阵地。
2008年9月12日,本报推出《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特刊》,报社极为重视,数次开会就版面和内容反复研究讨论,特刊一经推出,受到了广泛好评。
感动来自于平淡,收获来自于积累,郑州日报的申遗宣传报道必将给申遗成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