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旅游餐饮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郑州市导游大赛复赛结束
“张裕”二字的由来
本期美食:咱家熬炒鸡
管城旅游 近看历史变迁
百名旅游志愿者
招募在继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张裕”二字的由来

熟悉张裕的人都知道,公司创始人姓张,名振勋,字弼士。既如此,公司挂块“张记”牌子本是顺理成章的事,用不着格外在意。

然而有意思的是,翻遍张弼士的生平年谱和所办企业名录,大小二十几个企业,裕和、裕兴、裕昌、裕益——“裕”字触目皆是,却唯独找不出第二个“张”字,奇哉!

弼士是广东大埔人,家处贫寒山区,生计所迫,18岁就当上了“卖猪仔”(即志愿劳工)去南洋做苦工。他天资聪颖,又肯吃苦,三年后便小有积蓄,从此逐步发迹。三十年后创办张裕公司的时候,他已经是南洋首富了。

虽然后来被清廷荣封一品、官至新加坡总领事,但当年初到南洋的日子毕竟不堪回首,“卖猪仔”的经历难免让他心有余悸,因此,时常找一些象征吉祥的字眼以为自娱,也是情理中事。于是在为企业取名时,这个丰衣足食的“裕”字似乎就脱口而出,差不多成了他的吉祥物,甚至有了护身符的用途。张裕自然也不例外。

“裕”字已然是泛用,“张”字就成了孤例。既是孤例,便觉不同寻常:或许别具怀抱,要么另有隐衷。张弼士在想些什么呢?

《张裕公司志》前言里有一句话:“尽管我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在此之前,中国人餐桌上的葡萄酒只有舶来品,张弼士的葡萄酒常识也不过得益于他的外交官身份。张裕公司的创办,在历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时髦话叫“填补空白”,张弼士本人自然也会名垂青史。这样的“历史时刻”毕竟可遇而不可求,不能不让他多想一层。

再者,张裕的创办了却了张弼士的多年的夙愿。三十年海外飘零,尝尽苦涩,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常常梦想“实业兴邦”。游子思乡,尤盼叶落归根,此番衣锦荣归,独资创制了如许“大手笔”,触景生情,不能不格外关爱。况且这还是张弼士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企业,犹如娇女上轿,新妇生子,怎么也得操办得隆重些,岂能草草起个名字了事?

其三,时值晚清,封建王朝大气已去,宫廷腐败,政治无能,在这样的气候下开办一个耗资三百万两白银的项目,谈何容易。试想,批办区区一个“营业执照”都得惊动李鸿章大人,宫里内外,各部衙署还得四下打点,其难可知。如此费心劳神地跑下来,诸多大事已见端倪,有“点睛”之用的名字哪里可以马虎?

这样看来,张裕公司对张弼士来说就有了里程碑的意义:既是三十年海外生涯的实力彰显,更是开办国内实业的辉煌开端。如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操办一个企业,在他的一生中並无二例,这就难怪他要把不肯轻易动用的张姓郑重其事地放在“裕”字之前了。

王见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