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警示
繁荣农村文化的着力点
重视舆论引导 也要遵从民意
供销系统是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抓手
履行工会职责 应对金融危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繁荣农村文化的着力点

李红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当前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的总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笔者认为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主线。当前,在广大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地方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文化基础设施陈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困,乡土文化发展断层,公共文化资源偏少等现象依然存在,影响着群众对文化成果的享用。现在有的基层干部在观念上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认为发展经济与发展文化是“两张皮”,只注重经济发展,不注重文化建设。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内涵缺乏深刻把握,狭隘地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只是唱一唱、跳一跳、拉一拉,不用怎么上心,导致“发展先进文化”仅仅是“写在纸上、念在嘴上、印在书上”。要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思想的大解放。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观念保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阵地建设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保证。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文化的关键,也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础。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文化阵地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事业投入,努力破解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各地发展不平衡,必须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文化中心、文化大院。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委大院和村文化活动室可“共建共享”,并明确由村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

三、人才培养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根本。能否打造一批“能说能唱、能歌善舞、能文能武”的基层文化复合型人才,在推动农村文化持久繁荣方面尤为重要。一是要提高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要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和带头人。

四、文化活动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农村受多元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的与传统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使得部分农民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错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私建庙宇和黄赌毒等现象有所抬头。我们必须注重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要充分利用节庆日开展文化活动。二要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两条腿走路,在农村一个文化“能人”往往可以带动全村的文体活动,关注、扶持这些文体活动骨干,具有延伸辐射带动作用,必须积极培养和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素质。三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五、创新体制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动力。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形成适应农村需要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剧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二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设施,自办文化产业,自办文化活动,开展各种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和文化公益事业,如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方式开展文化活动。三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管作用,保持对农村“文化垃圾”、低俗演出等的高压打击态势,不断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抵制庸俗腐朽文化的侵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同时还要针对农村文化工作难落实、阵地难坚守、人员难稳定、素质难提高的状况,尽快建立起农村文化工作的评价和激励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系统的考核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形成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氛围,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广大人民充分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作者为中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