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7版:商界觉悟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价格催生又一市场极
现代服务业奏出发展最强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现代服务业奏出发展最强音
区位优势支撑服务业腾飞服务业大航海时代来临
国际会展中心农产品展示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许大桥 图

对于内陆城市郑州而言,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可谓得天独厚——既有历史悠久的商贸业积淀,又有区位和交通的先天优势。以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现代物流、会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高新技术、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7年,城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到1%、33.3%,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65.7%,服务业已经成为城区的主导型经济。全市服务业总量突破千亿大关,服务业从业人员近200万人。

政策春风助服务业提速

2001年年底,调整后的市委、市政府班子明确新的发展思路:在发展商贸、餐饮、旅栈业等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物流业、会展业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2002年,郑州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

同年6月,出台《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纲要》,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和规划,强调要强吸纳、远辐射。

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郑州会展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了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扶持、规范会展秩序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2006年7月,《郑州市“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明确郑州市服务业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006年7月26日,郑州市召开服务业大会,明确了郑州市“十一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指出要重点发展现代会展、物流、金融、文化、旅游、商贸、教育、房地产、科技、信息、中介咨询、卫生、体育、社区服务业等。

在空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服务业发展高歌猛进、异军突起。以二七广场为中心的大商圈正在往周边扩散,碧沙岗商圈、花园路商圈已具雏形,集聚了一批以丹尼斯百货、金博大商场、大商新玛特、北京华联、百盛等为代表的闻名全国、影响中部的大商家。以郑州银基商贸城为代表的火车站商圈,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服装类商品集散中心,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郑州已初步成为全国中部地区服装、汽车整车及配件、农产品、食品、建材装饰及居家用品、农资、IT、钢材及其他生产资料、小商品等商品的集散中心。

会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至2007年,全市共举办展会168个,展览总面积19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展会14个,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34个。尤其是2007年全市展览面积首次超过100万平方米,达到112万平方米,提前实现跨入全国会展二线城市行列目标,我市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初步形成。

凭借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郑州的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物流企业与物流市场成长迅速。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正稳步推进。今年10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正式开业,成为进驻我市的首家外资银行。 至此,全市已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7家,2007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938.2亿元。调控、监管和经营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基本建立。

区位优势支撑服务业腾飞

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郑州辐辏天下的枢纽地位始终在全国物资集散过程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独特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郑州的展会经济就已如火如荼。1985年,闻名全国的糖酒会在郑州举办。此后,糖酒会又连续在郑举办数次,规模则逐届见长。糖酒会之后,超强的会展人气吸引了钢材会、农机会等全国大型展会相继来郑,带动郑州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发展。

2005年,投资22亿元建成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制约郑州会展业发展的硬件瓶颈被打破。会展中心一流的场馆设计和配套设施引来国内外客商的一片赞叹声。2006年香港国际会展管理公司的托管,更让郑州会展业的管理水准晋升国际行列。有了一流的会展业硬件场馆,有了国际化营运团队,郑州会展业自此进入大踏步发展时代。

自2006年至今,郑州会展业发展一年一个台阶,以后来者身份于2007年跻身国内会展二线城市之列,引发令会展界关注的“郑州现象”。截至2007年年底,我市共有会展企业140多家,这些企业通过一次次的办展历练,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大幅提升。目前,郑州会展业已形成了以展览场馆、专业办展机构、展览工程设计搭建企业为核心,以物流、酒店、餐饮、公关礼仪、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商务服务等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链。

而本土品牌展会的日渐崛起则积累起郑州会展产业的坚实发展后劲。2007年全市展览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19个展会中,本土品牌展会10个,占其中的53%。以郑交会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品牌展会正日益焕发出新活力。

当郑州吹响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号角后,立刻引来各方关注,资本纷至沓来。南方香江集团、青岛澳柯玛集团、温州亨哈食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巨头也纷纷来郑跑马圈地。青岛澳柯玛、北京林德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中外运敦豪、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先后在郑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在竞争中,河南豫鑫、郑州市交运集团、河南长通等本土企业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98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物流业经营收入160.53亿元,有3家企业达到4A级。

服务业大航海时代来临

自去年首届城区经济工作会召开到刚刚在郑闭幕的第二届全球外包大会以及新确定的“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目标,一连串的信息折射出一个强烈信号:郑州现代服务业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2007年12月,郑州市首届城区经济工作会召开。现代服务业被提到了城区经济前所未有的高度,会上出台了促进物流、会展、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外包等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会议,标志着郑州的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投资、出口拉动增长已经疲态显现,消费就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甚至是最重要一极。现代服务业,也成为调整都市产业结构的重要一环。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也证明,现代服务业将是城市发展的最终选择,城市的高度繁荣离不开服务业的高度发达。

2007年的城区经济工作会在确定重点发展产业的同时,决定每年列支5000万元,扶持会展、物流等产业发展。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郑州市城区经济也具备了起飞的条件:伴随着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区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年末,城区常住人口324.7万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452元。城区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产总值为 1.1亿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7亿元。

12月4日至6日,第二届全球外包大会在郑召开,来自美、澳、法、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及业界精英汇聚郑州。作为活动的主办方,郑州市意在借助这样一个世界性平台亮相和展示,从而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力量,推进郑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高端产业转移、与世界接轨的新兴产业。事实证明,郑州在外包产业方面的优势已受到业内关注。今年下半年,亚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包企业以及国内的软件公司纷纷来郑考察。外包大会期间,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在惠济区破土动工。当日就有4个项目正式入园,总投资额71亿元人民币。

目前,郑州市上上下下正齐心协力,为实现“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城市建设目标而努力,在向“三化两型”目标挺进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无疑将承担更大的重任,也必将迎来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