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嫌疑人x的献身黑18
治病要治本12
玉树锅庄
轻舞飞扬(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治病要治本12

神奇的静养功——常入静可以控制气的消耗

从前有一段时间里,我曾经试着坐禅,放下心情,呼吸之间,远离一切杂念,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心智如入深邃的湖底,水波清澈之间,世界如归本初。那段时日里,每一次坐禅之后,都会感到心灵清静,内心安宁,所有的烦恼好像一下子都没了,心气也顺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适当的静养是为我们的身体节能,是保我们生命的元气。气是人生命之本源,静养的目的就是培育元气,元气充盛,才能防病健身,延年长生。

人们的一切生活活动都要消耗气。气的消耗主要有三方面:

——体力劳动

前面我们提到了,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但是过度的体力消耗就要伤气伤形影响身体健康。

——思维活动

思维活动是人类开发智慧能源的活动,但无时无刻不停地思维活动,或是一些妄心杂念的思索,则是消耗气的主要方面。

——情欲

情欲是人类的本能,性生活是繁殖后代的需要,但情欲过度,则耗精伤气。由于精的消耗过多,往往影响气的运行及气机的升降活动,以致造成脏腑的阴阳失衡,一方面影响到气的生化来源,另一方面削弱了气的防御能力。于是造就了正虚邪犯的体态。

而常练静功是控制元气消耗最有效的办法。练静功具有两方面的效用:一是形体安静下来,减少体力活动,不妄作劳;二是控制思维活动,排除杂念,减少内外刺激因素对大脑的干扰,从而发挥元神的作用。

现代人多神经衰弱,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不静”。因此,治疗神经衰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大脑保持安静,排除一切杂念。古人的听息法,也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是一种保持安静的好方法。

这种听呼吸的方法是庄子书上的妙法(庄子心斋),初下手时,只用耳根,不用意识,不是以这个念头来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而只是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不要让它瞒过,就算做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等,让其自然变化,不用意识去支配它。

这样听息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消失,连呼吸也忘了。渐渐地进入入静状态,但如果神情昏沉,此时则一定要熟睡一番,不要强提精神和睡意相抵抗,否则只会加重病情。

醒过之后,可以从头再做一遍听息法。如果是在白天睡久了,不想再睡了,则不妨起来到外面做一些轻微的活动,或到树木多、空气新鲜的地方站着做几分钟吐纳深呼吸,也可做柔软体操或打太极拳,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使身体过度劳累。此时再回到房内或坐或卧,再做听息法,也可以安然入睡。即使有时听息一时不能入睡,只要坚持听息就对全身和神经有益处。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主张先用数息法,后用随息法。朱子则主张用观鼻端白法。但数息法要用意去数,不能纯然无念。观鼻端法要开眼去观,时间久了,两眼就会感到疲劳。只有庄子听息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做也不会太疲劳,才真正地合于心息相依这个规则。

对于很多人来说,初步练习静功时,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排除杂念。此时需要进一步坚持,久而久之,杂念就会减少,或时起时排,精神集中,呼吸调和,心平气和,情绪安定,自然舒适。进一步锻炼,对外界的干扰因素视而不见,闻如不闻,情绪更加安静。

练习静功发展到高级阶段,外界对机体的干扰已不起反应,呼吸绵绵深细而长,若有若无,若存若亡,意识运用自如,自觉恬淡虚无,或觉整个身体轻飘飘,游蔼蔼似腾云驾雾。收功后自觉有—种美感,好像才经沐浴过后,心情畅快,充满了活力。

不过这些入静状态,并不是每次练功都能出现,有时偶尔出现,有时频频来临,有时深浅交替;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如文所描述那样层次清晰,实际中是难以形容的,平时要自己多多体会。

问: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大,日子忙忙碌碌,偶尔会感到疲惫,有时诸事繁杂,还会有莫名心慌,心浮气躁的感觉,如何找回安静的心呢?

答:我有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每天清晨早起10分钟,打开窗子,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闭目静坐10分钟,再用腹式呼吸来呼吸新鲜空气,久而久之就会找到心平气和的感觉。还有一个方法,选择上好绿茶,在上班时沏上一杯茶,多闻少饮,长此以往,会将烦恼通过茶香的芳透,透出体外,还你一颗清静的心。

问:哪些因素有利于入静?

答:练习入静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要选择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应尽量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