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供求双方逆市各取所需
守望方寸之地
真心为居民服务
新式的士站牌亮相黄河路
把阳光还给百姓
百株腊梅傲放 寒冬春意盎然
众人捐款近两万
医院悬赏急寻亲
6.2亿元无滞留挪用
市政公用行业
运行实行日报制
黄帝故里盛情相邀春节来拜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守望方寸之地

徐国徽

梅海峰出生在淮阳县一个名叫王楼的小村落。1987年,梅海峰走出学校进了城。

头几年,他在几个城市漂来漂去,后来来到郑州,眼界开阔了:郑州机会多,只要肯干,绝不会饿死;郑州经济发展迅猛,只要顺势发展,努力就会有收获。

梅海峰文化不高但智商不低,因为还算小有积蓄,他没有选择打工,看到崛起的一片片楼房,心想:哪间房子里能不要家具呢?就办家具厂!

租地,拉围墙,盖厂房……这个令他刻骨铭心的2002年,成了梅海峰创业史上抹不去的黑色记忆:仲夏的一天傍晚,一场飓风裹着冰雹排空而来,工厂围墙被刮倒,三个仓库掀塌了两个……

幸亏妻子很坚强,当时梅海峰外出,她看到天气不正常就招呼着大家去安全的地方暂避。到梅海峰回来,他们重砌围墙,修好仓库,咬牙坚守。

随后是接踵而来的滞销亏损,因为民用家具市场已经饱和,所以他生产的推拉桌台没有销路;加之推拉桌台的生产工序复杂,利润低,造成工厂运转困难。梅海峰只好一边代销别人的东西,一边寻找出路,就这样艰难维持了一年多。

一天,有个一年前的老客户来,要求梅海峰做售后服务。他二话没说,上门去做免费维修。他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打动了这个挑剔的客户。不久,这个客户以非常低的价格,让他收购了一批好木料。有了这批木料,梅海峰的工厂终于完全恢复了生产。这次投产,梅海峰放弃了原来的产品,全面投产在酒店圆桌上。这次转型很成功, 2003年结算时,当年有了盈利。

自2002年始,已过了6年。6年的奋斗是闪光的,6年的回报是丰厚的:梅海峰买了房子,工厂占地面积扩大到6亩多,工人增加到20余人……

曾经,梅海峰只能望着城市兴叹,而今,他在这里娶妻生子创下基业。王楼村民梅海峰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郑州市民;淮阳的农民梅海峰,成了郑州的企业家。他的工厂每年都有上万件(套)家具走向市场,年纳税3万多元。

他庆幸最初的选择,因为这种选择,生存和发展环境为之改变。他的儿子已在郑州入学读书,他笃信,自己和后代的命运,将会越来越灿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