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轨道交通建设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不折腾”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政府采购职能的现实定位 社会冲突的治理机制
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规范学术活动的两种力量

杨家卿在《郑州大学学报》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型。这种转型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的大转变、大调整,蕴涵着诸多可能引发矛盾和问题的新特点:一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二是利益格局的变动性,三是社会机制的残缺性,四是社会焦虑的弥漫性。这些特点决定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凸现:第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凸现,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第二,一些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果,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没有充分分享。第三,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由于利益主体的分化而显得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改革的难度增大,协调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大力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珍惜社会稳定的大局,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立社会系统和谐发展的运行机制;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正确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

政府采购职能的现实定位

杨玉霞、马树才在《辽宁大学学报》撰文认为,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购买性支出的使用管理具有关键意义,而且对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化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我国是行政开支最大的国家之一,保守估计将会达到10000多亿元的年采购量。如此庞大的一个政府采购市场,再加上政府采购支出所遵循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它的影响已超过单纯的财政支出管理,涉及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国际经济合作领域。我国政府采购在历经近十年的发展中进展很快,政府采购制度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加入WTO以后,中国已经承诺在2020年向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开放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有关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紧迫性,而当务之急是把握好当前中国政府采购的功能如何定位。政府采购功能从初期的节支重效逐步转变为重视政策功能,在采购市场开放的同时,政策功能又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中国经济转型期和加入WTO的现实状况使得我国政府采购要同时发挥政府采购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所应具有的功能。因此,我国当前政府采购应继续发挥好“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同时重视“促进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保护好国家主权和利益”这两方面作用的发挥。

社会冲突的治理机制

张泰城、仰和芝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撰文指出,和谐治理社会冲突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和谐治理的目标不是没有社会冲突,而是要确立一种机制,在治理社会冲突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围绕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和谐治理社会冲突的机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面对利益冲突,政府要统筹兼顾协调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利益分配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社会冲突产生的源头控制社会冲突的激发,使社会和谐发展。(二)以公平和正义为核心价值。(三)以法律为根本准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法律治理社会冲突的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治理社会冲突的重要功能。(四)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五)建立灵敏有效的社会冲突预警机制。(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七)保证公众知情权。(八)建立缓冲社会冲突的社会安全阀机制。(九)营造健康理性的社会心理氛围,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

城市化必须重视城乡一体化

张国平在《社会科学战线》撰文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不如人愿的现象可归咎于诸多原因,但无论如何不应否认,城乡一体化没能及早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难辞其咎的主要原因。尽管现在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称谓与指涉已不陌生,许多地区也正渐行渐近地与之归伍,但总体上看,力度不够,势头不强,还没有进入政府绩效考核、官员施政约束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出现从思想理念到社会行为的全民参与和监督评价的氛围,还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时代标志来阐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在于它对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乃至现代化既带来机遇,又提出挑战,是一种成败得失的考量。因此,反观多年来脍炙人口的城市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果不是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内容和基本支撑,无疑会或因不得要领或因举措失当而付出沉重代价。

冯皓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撰文指出,学术研究赖以推进的学术精神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精神,纯粹理性是学术成长和繁荣的支撑。学术腐败滥觞于纯粹理性精神在学术行为中遭受流放及功利主义对学术的过多渗透,与一切社会腐败现象的产生并无本质区别。规范学术活动,必须依靠内在道德规范和外在社会控制。道德建设方面:一要弘扬学术精神,呼唤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二要启发社会责任意识,诚实面对学术研究,严谨务实,产出创新性学术成果;三要培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使此观念深入人心,自觉避免对他人成果的侵占。同时予以创新,推动学术研究不断进步;四要注重科学精神,严肃导师遴选,严格要求后学者,培养务实学风。社会控制方面:一要尊重和守护学术,倡导“辣手著文章”,对学术腐败进行批判,对损害学术尊严者给予抨击,支持和协助维护学术尊严的斗士,使学术腐败曝露于阳光下,使学术不端者名誉扫地,使学术腐败行为有所收敛。对忠实学术研究、勇于与学术不端行为斗争者,要大张旗鼓地宣扬肯定;二要健全和完善学术规范立法,依靠强制性社会法规和政策作保障,对学术腐败行为给予惩戒;三是组织具有崇高学术声望和品格的老学者、科学家成立学术监督机构对学术行为予以约束;四要对社会价值评价机制进行改革,除其弊端,形成公平、公正、全面的评价方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