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玺
八堡在黄河南岸,东接申庄西临南月堤,隶属于惠济区花园口镇。古时黄河时常决口,清帝康熙六次南巡都去察看黄河,将治黄列为荦荦大政。道光年更将沿河治黄机构由十厅增至二十七厅,每二里设一防汛堡派人日夜值守。八堡为南一总段(辖荥泽、郑州、中牟河段)第八防汛堡。堡内外人口日久渐增,晚清时形成八堡村。
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堡决口,十五个州县黄水茫茫,堵了一年决口如旧。乡谣唱道:十堡决口八堡慌,九堡遭淹水汪汪,马车拉来刘河官,点化百姓将口挡。这位河官就是晚清才子刘鹗(1857-1909),他乡试未中,从师李光昕学习数学、测绘、水利。他毛遂自荐,决心用自己的实用之学堵住这个黄河口。光绪十四年秋,他随新任河台吴大澂乘马车在大堤上一路狂奔,从开封赶到决口处。西望八堡,堤面上帐篷满布、料石如山,民工们有的推车有的抬土帚,然而数百斤的大土帚扔进决口,竟被冲得无影无踪。决口久堵不复,皇上要治罪,吴大澂急得捶胸顿足,恨不得把头往树上碰。
刘鹗马上同他乘船西渡来到八堡工地,刘鹗挥臂高呼:“快往上游抛石头!”一批巨石抛进水里,主溜很快改道,决口急流渐缓,大堤保住了。吴喘了一口气,加声夸赞刘鹗。刘鹗道:“抛石移溜一定要选址得当,远则溜势去而复回,近则溜势已成难以掉头。”吴连连点头说:“想不到你不但工诗善文,还对治河有如此精到的研究。”刘鹗让人趁机往口门西边抛石投土帚,逐渐向东收拢。秋汛后黄河顺利合龙,刘鹗因功受赏,一介布衣破格当上候补知府。惹得儒生们百般羡慕,酸溜溜地说:十年寒窗苦,不如一日将河堵。
刘鹗将功赏让于兄长,一心漫游豫鲁黄河,写出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虽为游记,笔墨却在黄河下游打转转,对黄河冰雪、决口逃难都有独到的描写。八堡是刘鹗功成名就之地,他写书时还能不记起这里的黄河吗?解放后八堡人引黄治黄,昔日的盐碱滩里稻菽飘香杨柳成行。刘鹗有知,说不定还会作文吟诗夸上几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