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启示
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德工程”建设的思路与意义
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市政执法工作
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的着力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市政执法工作

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市政执法工作

高保林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市政执法工作,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不分贫富贵贱、不分身份地位、不分性别年龄、不分相貌美丑,在被管理中都应有平等的地位和人格权;“本”是指本位,即根本和位置,也就是管理者持什么样的态度,把被管理者摆在什么样的位置,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市政执法,就必然要求我们执法人员进行换位思考,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人性,以服务者的态度关爱人、服务人。

首先,从解决民生需求着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己工作、生活环境的追求不断提高,各种需求逐渐增多。在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中,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行业与广大市民食、住、行等民生需求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市政公用行业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始终是我们市政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坚持人性化执法。在日常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人性,坚持平等待人、以礼待人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工作标准;从满足人的尊严做起,坚持教育引导和说服规劝是我们经常坚持的工作原则;时时处处体现执法的人性化、亲情化是我们既定追求的工作目标。

第三,树立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在执法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注重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便民。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法原则。

(一)坚持法治原则,规范执法程序。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六点原则,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程序,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操作规程,坚持依法执法、按程序执法,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二)坚持道德约束原则,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等城市的“硬件”建设,还要注重市民素质等城市环境的“软件”建设。建设城市软环境,培育良好的市民素质、生活习性和社会信誉不但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还要有良好的社会生活传统和历史文化沉淀作为基础。作为执法部门,我们将主动增强责任心,坚持依法治市与以德治市相结合,积极开展法治、道德等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创建文明城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效率原则,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我们将充分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通过摄像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决策指挥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一整套城市管理闭合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运用以人为本的和谐执法方法。

(一)改进管理方式。由被动式执法向主动式执法和服务式执法转变,通过主动出击、疏通引导、提前介入等前置式执法,改进执法方式。

(二)讲究执法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准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管制必将为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所替代。因此,文明、亲和的语言和艺术性执法方式,也将是未来政府执法的发展方向。执法人员要加强对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学习,结合执法实践活动,灵活运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行为艺术,以提高执法水平和艺术。行政执法工作的发展趋势决定着这支队伍在未来发展中,必将成为一支专业化、法治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

(三)优化服务环境。当前,国家发展大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真正让全体老百姓享受发展的成果。现阶段,我市广大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需要向改善享受和发展需要升级,更多的人想追求更加健康、幸福、美满的生活,人们的最终目标是想要通过多挣钱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城市管理者,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把市场调节作为导向,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建立便民特色市场,优化城市服务环境,确保社会整体利益,促进城市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