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院投资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
任志强不是黄世仁,我们别当白毛女
袁隆平们不是无米之炊的神仙
学者发言当恪守专业立场
“中国第一农民公园”的困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袁隆平们不是无米之炊的神仙

袁隆平坦言,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建议政府改变补贴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平价卖出。同时指出,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最少要有100天,最好能够达到半年。(《广州日报》4月8日)

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难度很大——在我看来,袁隆平先生说了一句大实话。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旗帜下,庞大的投资项目正在让刚刚收紧的土地闸门再度宽松:自2008年11月份4万亿投资计划落地以来,国土资源部先后以“中央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等政策缓解土地供给压力。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仅为18.2574亿亩,在庞大的投资建设附着的耕地需求下,未来18亿亩的耕地红线难守,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而这,正是袁隆平先生提出“政府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平价卖出”建议的原因所在。耕地越来越少,只有强化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单产”——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值得庆幸,我们有袁隆平及其科研团队,提高单产不是梦想。

似乎,耕地越来越少,袁隆平们的作用就越大,比国宝还金贵。而似乎,也是这让我们在18亿亩耕地红线可能保不住的语境下仍然对国内粮食安全保持信心。我相信,农业科技的前进永无止境,袁隆平们会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只是,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也要依托土地——耕地的越来越少,等同于让袁隆平们在日渐萎缩的红线上负重奔跑,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极限”。到那个时候,袁隆平们情何以堪?我们情何以堪?须知,袁隆平们不是为无米之炊的神仙。

我国耕地资源非常有限,比印度少4700万公顷,比美国少6700万公顷,而未来中国的人口还将增加2亿左右,耕地保护关乎子孙后代的饭碗。今人的发展,不能以透支后人的生存空间为代价,这样的话题已成老生常谈每次提起都让人沉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土地少了我们就要用化肥、用农药,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为了争取一个好的环境,希望土地多一些。我们要用小的环境牺牲,来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如果有30亿亩耕地,那我们中国的环境要比现在好得多。”

30亿亩耕地,已成虚幻的想象,但18亿亩耕地红线,却是可以守住也是必须要守住的最后底线。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表示,中国必须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不被突破。希望这样的“承诺”能化为现实的监管力度,而不仅是表态。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