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散文
费点制造13
黄帝内经7
连 载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黄帝内经正面带腰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散文

渔梁坝

高玉成

安徽歙县是古徽州州府的所在地。到歙县游览,古街巷、古民居、古牌坊,都是必选的去处;然而没想到,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座十分古旧的拦河水坝——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歙县县城东南端。练江从县城穿过后,经渔梁坝向东流去,汇入新安江。水坝大约有一百多米长,三四十米宽;江水自西向东,在坝上形成了一个大约两三米高的落差。很久以前,歙县交通不便,出行多由水路;船从上游驶来,停靠在坝上,下客卸货;需要继续前行的人,到坝下倒船,所以,渔梁坝的基本功用是练江到新安江的运输中转站。

渔梁坝最早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修建的;明朝万历年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渔梁坝,基本是大约四五百年前明朝的遗存。

站在古老的坝堤上,一种回望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千百年江水洗礼,已经把石坝打磨得失去了棱角;无数人迎来送往,已经将石阶踩踏得凹凸不平。歙县是当年徽商的聚集地,货物的集散地,也是一个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礼仪之邦,城中心董其昌亲书的大学士牌坊,旧街巷宋庆龄题词的陶行知纪念馆,以及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似乎都在眧示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想见,不同朝代不同服饰的商人、学子,以及肩挑背驭、搬货运物的丁壮苦力,在渔梁坝上过往、劳作,会是怎样的一种繁忙;而在这迎来送往之中,又发生过多少临江眺望、依依惜别的故事。

低头探寻,惊异地发现,修筑堤坝的一块块巨大的青石,不是像筑路石那样简单地铺摆着,而是在石板之间,像做木工活似的打了榫儿,挖了槽儿,然后石锁衔接,严丝合缝;一些重要部位,还有规律地钻了石洞,下了石钉,把一座日夜迎受江水冲击的拦河坝,筑造得固若金汤,留存千年。很难想象,如此浩大工程,在当年简陋的开凿工具下,需要多少能工巧匠,付出多少心血,在沿江水岸叮叮当当地敲击多少年!或许正是他们的敲击,打开了古城通往外界的门户;正是他们的敲击,奏响了古徽州富足繁华的乐章!

千百年过去了,练江的水仍然在古老的堤坝上滚滚地流淌着。但是,近若干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渔梁坝已经不再是运输中转站,而是作为历史的见证,供游人瞻仰凭吊了。

值得一提的是,渔梁坝并非一个孤立的拦河工程。坝的北岸是郁郁青山,南岸便是著名的渔梁古镇。古镇不大,一条青石铺就的街道与练江平行;沿街两边古老的徽派民居一面临江,一面靠山,就基本构成了古镇的整体布局。据说,古镇是因渔梁坝而形成的,渔梁坝的繁忙,带动了古镇的繁荣;渔梁坝成为旅游景点后,古镇也与它一道,融合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我们甚至不妨说,到古徽州浏览,仅渔梁坝一带,就可以窥其一斑,不枉此行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