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胜算
不堪回首
杨桥镇
童年记事
给帮助找个借口
让经典伴随一生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杨桥镇

李学文

杨桥镇,原名阳武桥镇。位于今中牟县城西北25公里,黄河南岸,是一处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它的得名有三种版本,一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河道从此入中原,在此用杨木架桥。二是运河通航,南岸北通阳武县城,河上有桥。三是唐时在此设防驻军,各段均设有镇守而得名。我们通过多方查证和分析,杨桥镇之名是三种因素的结合体。

据明正德十年《中牟县志》载:“隋炀帝开通济渠经此,跨渠有桥,路通阳武县,镇以桥名。在此设防驻军,每段各有镇守,所以叫镇,镇之称由此而来。为唐宋时期汴西(开封)名镇。”又重修杨桥二庙记,云:“中牟之邑有杨桥镇,去县西北五十里,旧称阳武桥镇。汴流经其处,地沃壤而民丛聚,托处于是者凡八百余户”……从这两段史料记载,充分点名了该镇的地理位置和镇史的出处。同时也记述了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由此首入牟境,河入中原,两岸土地肥沃。在明代中期而杨桥就拥有八百多户的大集镇。

宋金以后,汴河河道受黄河多次决口影响,沿河经济一度萧条。到明代中前期,河道疏浚,航运恢复,经济复苏,这里又成为中牟八大镇集之一。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黄河又一次大决口,大流夺汴河故道一泻东南,经当朝大力治理,从此以后,这里成了黄河永久河道。杨桥镇在黄河南岸大堤的南侧,这一段又是黄河的险工堤段,成为治理黄河的指挥中心。旧时官员治河往往靠神灵保佑,在此大修占地500亩的佑宁观与河神祠,以保黄河岁岁安澜。

如今的杨桥,仍在黄河大堤南侧,但由镇变成了自然村。引黄灌溉水利工程渠道首闸建于村西北,担负着中牟境内10多万亩土地的灌溉任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