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正视师德物化的现实困境
从“正常的市场行为”看非正常
漫画:教授代考
教师节应从“形式”回归“内涵”
“绩效考核师德”是权益涵养责任
一个基层教师的心里话
黑龙江“早恋入法”的台前幕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绩效考核师德”是权益涵养责任

江苏省教育厅7日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扬子晚报》9月8日)

在我看来,江苏省出台的“师德规范”将“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等内容明确列入,让教师职业道德更加细化和明晰。这是职业道德约束,而不是道德管制。这一点必须要加以厘清。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与职业责任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普遍性的社会道德相比,更细化、人性化和富有职业特征。这就意味着,教师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其要比普通公民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表现出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正如“不歧视学生”即是师德要求也是工作规范一样,于教师而言,坚守师德与恪守责任,并不是独立分割的两部分,在很多时候浑然一体。特殊职业决定了教师应是“特殊的人”,其必须要在遵从基本“人性”基础上进一步恪守“职业性”。我以为,从泛泛的道德倡导,到强调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责任,用制度的存在、以绩效考核的形式,对有可能出现的不道德进行制约和防范,这是江苏省师德规范制度的最大亮点所在。由此,让师德标准由“大而空”向教育现实靠拢,让师德变得可触摸、易评价。

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现实的师德规范不能再以“完美的道德巨人”为范本,而是应以人性缺点作为制度“预想”。换言之,不能去强行要求和奢望教师人人都能成为无私忘我的道德楷模和“英雄教师”,但可以通过制度监管和制度评价的方式促动教师恪守责任、坚守师德。这是以权益规范去涵养师德,而非权利限制去苛求师德。

温家宝总理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仰望星空》的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让人记忆犹新:“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怎么让教师时刻对责任星空保持应有的仰望和敬畏,不是靠泛泛的道德说教,不能指望教师个体的道德自律,而应该寄希望于制度的规范和运作。 王 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