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大舞台
泥土为墨 烈焰作笔
17部新片闹绿城
侯耀华“代言”
10则广告均违法
音乐是生命
电影是孩子
让年轻人更了解钱学森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泥土为墨 烈焰作笔
——记“中原瓷学”领军人阎夫立

■本报记者 唐 强 文/图

阎夫立,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考古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他提出了“郑商瓷”、“中原瓷学”的科学理念,是中原瓷学研究的领军人物。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

走进位于樱桃沟的郑商瓷研制基地,便置身于灿如朝霞的钧瓷世界。“钧瓷始创于唐代,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宋徽宗时,钧瓷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和奇妙韵味,被定为御用珍品。钧瓷的名贵还在于‘无双’,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收藏界历来就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谈起钧瓷,阎夫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考古发现证明,从商代到元代,河南一直是中国的陶瓷中心。在郑州的商代大墓中,出土了一件商代瓷尊,专家研究后认为,这件器皿堪称中国瓷器的鼻祖。1965年,在距今3000多年的郑州商代中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陶瓷器窑炉和作坊遗址,出土了大批原始青瓷片和完整的瓷器,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生产瓷器最早的地方。阎夫立自豪地说:“郑州是当之无愧的瓷源圣地。”

阎夫立将传统的钧瓷制造技术与现代的艺术理念相结合,坚持创新与发展,创造发明陶瓷新技术30余项、钧瓷技术革新40余项,获著作保护作品80件,申报国家专利286项,并首创了立体釉、微观意境、无缝烧制等技术。多年来,阎夫立搜集整理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资料达680万字,图片有6万余幅,他编著的《中国钧瓷》一书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

拂拭着刚出炉的作品,阎夫立感慨地说:“钧瓷有‘六品六相’理论和神、奇、绝、妙、名、贵之说,以泥土为墨,以烈焰为笔,随时代不断‘窑变’、创新,这就是‘郑商瓷’的灵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