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记者节·感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因为我们是记者
当图编的一百多个夜晚
“编外记者”的侠义人生
难忘地震灾区7日行
头天做记者就中了“头彩”
来自豫西北的感动
做一名快乐的小记者
建业:我的“好兄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难忘地震灾区7日行

本报记者 党贺喜

今年5月4日,五一假期上班后的第一天,我突然接到指令:由我带队赴四川江油地震灾区,执行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报道,并定于6日出发。

我一下“傻”了:当时正感冒着,而且,平生芝麻大的“官儿”也没当过,特殊时期带队赴特殊地区采访,我能行吗?说实话,当时我犹豫了半天!

犹豫过后是下定决心,原因很简单:我是党员,我是党报老记者,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从接到指令到坐火车出发,不到48个小时,我和孙志刚、唐强、李利强四人,各有分工,迅速完成了一揽子前期准备。

从7日到达江油后的整整7天时间里,我们奔波于江油、绵竹、北川等灾区,发回了《郑州援建江油之——爱心篇、力量篇、人物篇》;以见闻录、现场体验为看点,发回了《重生、坚定、和谐》、《北川涅槃与新生》、《走进汉旺,感受希望》;以现场时效性强的报道为节点,发回了《郑州大爱再暖江油》、《为李白故居“整容壮骨”》等消息报道。

而最难忘的还是稿子背后的故事——

到达江油入住的宾馆,外表不错,走近一看,却是脚手架林立,正在施工。服务员平静地告诉记者,这是在给楼房做加固工程。进入房间,一年前大地震留下的裂缝,依然“爬”在墙上!

达到江油的头天晚上,简直“祸不单行”:电脑故障影响情绪、思忖第二天的采访、同伴打呼噜。几乎一夜无眠,第二天,照样前往北川采访。摄影记者李利强由江油到北川采访,租车打的300多公里,在陡峭的震区山路上往返颠簸几个小时。早上出发时,小伙儿连肚子都没填饱,就这样饿了一整天。

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是我们采访的重要一站。当我们来到东汽家属院时,大门封闭,禁止入内。好不容易找到抗震救灾办公室,又因没有当地的介绍信而被拒之门外。几经周折拿到的进门证上还写着:采访限“一个小时”,且“安全责任自负”,让人哭笑不得。

5月10日,采访接近尾声,本来准备从成都飞回来,恰恰这一天,成都机场报告了国内首例甲流病例,大家一听又傻了脸!结果,最先要求坐飞机返回的一位同事却又“哭着喊着”坐火车回来。

……

5月14日,报道小组回到郑州,我这个“临时组长”自动“失效”。但永不失效的却是使命与责任:随时随地听从召唤;关键时刻,作为党员、党报老记者,就得冲得上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