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 风 上一版3
读书三趣
母亲和小花
《国企秀》
新词丛(二)
客气话
宽广的草原(摄影)
制怒(书法)
山色朦胧(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客气话

梅桑榆

大家

小品

待人处事,说说客气话,可谓贤愚不免。然而,客气话人人会说,却并非人人都能弄清说者的真实想法,因为有些客气话是出自真心,有些客气话却是言不由衷。

我家乡是县城,地盘很小,出门经常见到熟人,遇到熟人,便难免要说客气话。特别是遇到进城办事的乡下亲友,若是将近饭时,关系一般的,就要说:“可到我家吃去?”这样的语气,透着虚情假意,听者通常不会接受邀请。关系近乎的就要说:“到我家吃去。”这是肯定语,表示诚恳,既为亲友,就负有管饭的责任嘛。对方若答:“在饭店吃过了。”问者虽心中释然,却仍要说:“你这就见外了,怎么不到我家来呢,还怕没酒给你喝吗?”但听者下次进城,若真是不见外,径直去赶饭时,未必受说者的欢迎。人们做邀请状时要说客气话,做谦让状时也要说客气话,最常见的是于酒宴开席安排座次之时,有的人心里觉得自己理应坐上首,却偏要说客气话,让别人去坐那“头把交椅”。但大家要是把他的客气话当真,让他坐在下首,他那顿饭吃得就不大舒服,特别计较座次的人,即使喝茅台都觉得不香。

人们说客气话,并不限于请吃与吃请之时。官场中人,有的会在下属面前做虚心纳谏状,经常把“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诚恳地希望各位对我的工作提出批评”等语挂嘴上,但谁若以为那是肺腑之言,真向他提出批评,即使不像捏了蝎子尾巴那样立即挨蜇,此后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你提出的批评,他铭记在心,但铭记在心,不是为了改正错误,而是为了随时找机会治你。我家乡有位天真的老兄,把领导的客气话当真,对领导直言批评,说他“承诺常不兑现,言而无信,这样将失去群众对你的信任”。结果这位本来前途看好的老兄,从此便走上下坡路,不但提拔无望,而且被调到下属单位去看大门。

文化艺术界人士,更是把客气话挂在嘴上,不说便觉得不成敬意,不说便显得不够谦虚。把文章拿给别人看,要说“恳请赐教”、“敬请斧正”;大著出版,要在序言或后记中写上“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或“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若是赠书与人,也少不了要写上诸如此类的文字。这些话,有些的确是发自内心,而有些则纯属客气,或曰故作谦虚,谁要是不谙世故,真的对他的大作赐教、斧正,提出批评,轻则要遭直言反驳,说你没看出他大作的奥妙,说你观念落伍,欣赏不了他的作品;重则和你从此反目,视你为仇人。上世纪60年代,某青年画家做沈从文先生的助手,为他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绘插图,后来,此人为从天津调到北京,不断给沈从文写信,某日竟从天津一大早赶到北京,说是昨夜梦见沈老师病了,很不放心,特来看望先生,真是爱师情深。沈从文深受感动,为他调动付出了很大精力。“文革”开始后,此人画了一幅屈原像,请沈从文“批评指正”,沈从文把他的客气话当真,善意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不料他竟指着沈从文的脸说:“你那套过时了,收起你那套,靠边站吧。”此后又频频贴出大字报,揭发沈从文的“罪行”,说他“头上长脓包,烂透了。不但写黄色小说,还开黄色舞会……”被扣上“反共老手”巨帽的沈从文,深受刺激但又无权自辩,只有颤抖着手,在大字报空白处写下八个字:“十分痛苦,巨大震动”,来表达他的读后感。(事见《十个人的北京城》第十章)

由此看来,要想不像我的老乡和沈从文先生那样因多嘴惹事,当有人对你说“恳请赐教”、“敬请指正”、“请对我的工作指出批评”之类的客气话时,最好不要当真。若怕保持沉默,不能让对方满意,就把“很好哇”、“太妙了”、“好得简直没话说”之类的高帽,免费奉上,一定能让对方笑逐颜开,慷慨地还你几声“谢谢”。如此一来,双方也就皆大欢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