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疯狂养生”背后是现实的荒诞
罢免获刑代表
自由履行权利就是成功
“灵动水城”的梦魇
那重重阻隔的公平
中原农民影视导演群的喜与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中原农民影视导演群的喜与忧
河南涌现“泥腿子”导演群 赔钱赚吆喝的苦与乐农民导演能够走多远农民导演欲抱团求发展
又一部伊川农民拍摄的电视剧封镜 (资料图片)
农民导演们抱团求发展(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余英茂

核心提示

近期,喜剧电影《不是闹着玩的》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院线上映后,反响十分火爆。影片讲述了一群富裕了的河南农民克服诸多困难,终于拍摄完成一部电影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情形,在中原大地其实屡见不鲜。近年来,我省农民自编自导了《鬼子进村》、《喀麦隆人在中国》、《山之骄子》、《悲欢离合》等数十部影视剧,农民导演发展到近20人。

拍摄影视剧一向被视为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对“出水才知两腿泥”的农民来说,似乎是异想天开。面对这喜人的景象,很多人在惊叹“农民太有才了”的同时,也不无忧虑:优胜劣汰的市场毕竟是残酷的,这群农民导演究竟能够走多远?

河南涌现“泥腿子”导演群

《不是闹着玩的》的故事原型,是河南农民赵兰卿拍摄电影《鬼子进村》的真事儿。

赵兰卿是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农民兼村医,2005年1月,他根据本村的历史,自编、自导、自拍了一部反映日军侵华暴行的贺岁片《鬼子进村》,记述了发生在本村的真实一幕:1945年大年初一,一小股日军侵占兴源铺村,烧杀淫掠了18天,最后被打跑。

初中文化的赵兰卿曾是村宣传队的成员,用老赵自己的话说,他是个“爱玩的人”,他会唱豫剧,嗓门很高,还会根据社会新闻编些小段子。宣传队解散后,老赵成了乡村医生,除了种地、开药方,他还经常和以前的宣传队成员凑在一起,为村民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几年前,根据本村老人的口述,赵兰卿与在郑州读书的侄子合作,写出了万余字的剧本。有了剧本,手里有部DV的赵兰卿产生了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

说干就干。2005年1月16日,老赵开始进入导演的角色,指挥着村里的老少爷儿们,鼓捣贺岁片《鬼子进村》。摄制班子十分独特:83岁的本村老人当军事顾问,30多名村民义务当演员,道具全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用墨汁染黑胡子,木头刻成手榴弹,将旧衣服改制成鬼子的军装……

由于赵兰卿这个导演是个门外汉,带领的又是一群从未演过电影的村民,拍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他们硬是克服了许多困难,使电影顺利杀青。

这群中原农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无意中首开中国农民自拍电影的先河,引起很大轰动。

2006年5月,已经小有名气的赵兰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邻村农民李广在电话中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他想和老赵联手成立拉拉队,为宣传奥运做点事。电话这头,55岁的赵兰卿激动得跳了起来,庆幸自己“找到知音了”。

第二天,赵兰卿和李广等村民一拍即合。当年6月21日,在一阵鞭炮声中, “为奥运加油民间超级拉拉队”在兴源铺村宣告成立,这个全省成立最早的民间奥运拉拉队随后到多个县市宣传奥运。

河南成立民间奥运拉拉队的消息,引起了央视体育频道编导田瀛的关注。 2007年3月,田瀛带队来到许昌,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经过长时间接触,了解到老赵拍摄电影《鬼子进村》的事儿后,田瀛决定和老赵共同执导,拍摄数字电影《超级拉拉队》,真实再现赵兰卿、李广等农民成立超级拉拉队,喜迎奥运的故事。

与自拍《鬼子进村》不同的是,邂逅央视编导的赵兰卿第二次“触电”玩得更大,《超级拉拉队》时长90分钟,投资80万元,拍摄地点仍然在兴源铺村,演员多是当地农民,主要演员却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高材生,机器道具是从北京运来的。拍摄经费则由企业赞助,还“攀”上了河南影视集团等专业机构进行合作。

近年来,曾经是奢侈品的摄像机、电脑等“飞入寻常百姓家”,像赵兰卿这样自己编剧本“玩”起影视剧的河南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导演遍布郑州、许昌、驻马店、濮阳、焦作、新乡等地市。

我省农民拍电影的题材和形式可谓各有千秋:24岁的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农民吴海利带着30多个村民,拍摄电影《暖春》,反映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濮阳县农民任德勇独立拍摄DV电影《我要拍电影》,时长达70分钟;沈丘县农民韩文清执导电影《喀麦隆人在中国》,记录喀麦隆的乔伊斯等人在中国的生活情景;44岁的伊川县城关镇周村农民周红卫集编剧、导演、摄像、作曲于一身,他刚拍“处女作”,就是8集电视剧,这部名为《悲欢离合》的电视剧在当地首映时连放8天,吸引了数万人观看……

赔钱赚吆喝的苦与乐

著名导演冯小刚说过,中国人不缺思想,就缺娱乐。

眼下,适合农民口味,让农民兄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十分匮乏,文化生活的贫瘠和单调,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需求。农民兄弟拍影视剧,显然不是为了赚钱,他们自己动手找乐子,得到的是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55岁的赵兰卿说,现在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然而除了看电视、听收音机,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少。“农闲时,很多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牌,那不是正经事。拍电影既能给大家找乐子,又能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谈到拍电影的缘由,已经见过不少“大世面”的赵兰卿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俺们要换一种活法,换一种玩法,让别人看看,河南农民不但会扭秧歌,也会拍电影!”

农民不再甘心做“下里巴人”,敢玩电影,在执导《不是闹着玩的》的河南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卢卫国看来,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影视题材,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值得肯定。他感慨地说:“拍电影是连城里人都不敢想的事,这些农民不但敢想,按照他们想象的想法‘玩’了一把电影,而且干成了!”

也有人不理解,说农民做影视导演是“不务正业”。赵兰卿的老婆就抱怨,虽然丈夫是农民,但自从迷上拍电影之后,他经常顾不上抓药打针、种庄稼,来他家看病的人明显地少了,他这是赔钱赚吆喝。

随着知名度逐渐提升,赵兰卿也从别人眼中的“赵医生”变成了“赵导”,要求购买《鬼子进村》电影版权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有村民私下议论这部片子给老赵“挣了不少钱”。

赵兰卿却觉得委屈,拍《鬼子进村》,村里开饭店的刁保力、刁明安捐了1000元,这是唯一的一笔拍摄经费。演员们都没有要钱,老赵把他的家和卫生所也贡献出来,作为拍摄地点,尽管千方百计地节省开支,最终还是花费了上万元,缺的钱他只能自己贴。

为了拍摄电影,31岁的延津县僧固乡翟小庄村农民导演李晓光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他拍摄的90分钟长的电影《扳倒瓶招婿》已经杀青,但他对这部戏能否不赔钱却心里没底。

农民拍电影,多是自己投资,演员也多是从当地农村挑选,而且几乎全是“义务劳动”。李晓光坦言,现在,农民外出打工,一天也能挣几十块钱,天长日久,拍电影总是让村民白干活儿不发报酬,就不像以前那样好找人了。因此,现在他愁的不仅是拍摄经费,热心的演员也将越来越难找。

农民导演能够走多远

很多农民都把拍摄影视剧当成一种事业来干,但新鲜一阵子之后,总是自己贴钱找乐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有专业人士对他们的前景表示忧虑。

河南影视集团资深制片人武俊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省农民导演拍的影视剧很有乡土特色,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穿帮”的地方也不少。农民拍影视剧,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资金很难筹措,拉赞助、进院线放映都可谓困难重重,特别是公映要求比较高,需国家广电总局审批,这也是一大难题,拿不来相关手续,农民导演要做大、做强会非常艰难。

《鬼子进村》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大都叫好,影片却因为制作粗糙等原因拿不到相关批文,这就意味着它进不了城市电影院线,上不了省市级电视台播放,“卖”不上大价钱,最多只能在县级电视台播放,这是让农民导演们都深感头疼的共性难题。

前不久,赵兰卿又创作了一部名为《给妈妈洗脚》的剧本,因为没有钱,只能“等机会”再拍摄。谈到今后怎么办,老赵深有感触地说:“以后得拉赞助,不能老是往里贴钱。农民拍电影,还得走市场的路子,没有专业人士加入,没有企业赞助,俺们是搞不成的。”

为了拍电影《扳倒瓶招婿》,李晓光已投资十几万元购买了摇臂、轨道、摄像机等设备,但演员报酬、租赁场地等费用仍然需要十几万元。受央视春晚植入广告的做法启发,李晓光在这部电影里也植入商场和白酒的广告,广告收入已有6万多元。

除了这笔收入,若拉不来赞助和广告,李晓光只能再次赔钱。考虑到电影的赢利和发行等后期运作问题,他苦恼地说:“看来农民拍电影,不走商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就很难做下去。”

然而,如何走上商业化、市场化的路子?根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李晓光已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将办公场所搬到了郑州,他正在摸索一种乡村电影模式,计划以全省各县市为单位,联合当地文化部门,就地海选演员,再拍电影并在当地巡回放映,内容既展现地域文化,又搞笑耐看,文化味和娱乐性并重。

这种乡村电影模式能否成功,年轻的李晓光信心十足:“身边的人演的电影,谁不爱看?只要操作好了,就不难拉来赞助,还能上城市电影院线呢!”

经过数年的时间洗礼,我省的农民导演有的已经淡出了影视圈,有的还在苦苦坚持,有的则在谋划着如何做大。

农民导演欲抱团求发展

农民影视事业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做强?

2008年10月24日,来自许昌、洛阳、驻马店等地的20余名农民导演、演员和剧作者,在伊川县举行中原农民影视文化发展峰会,探讨农民影视业的前途和命运。

经过深入讨论,农民导演们意识到,面对残酷的市场,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峰会上,大家形成了申报成立农民影视协作团体的意愿。

2009年3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9位从事影视的农民代表云集河南上蔡县,上蔡农民剧作家陈国星牵头组建“中国农民影视协会”,相关手续却迟迟办不下来。

陈国星是上蔡县芦岗乡看花楼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在影视圈打拼,参与了数百部影视剧的创作。他说,近年来农民影视业悄然兴起,全国已组建农民剧组200多个,吸引了上万名农民参与影视创作,年制作影视作品上千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但农民导演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起码要收回拍摄成本,不然东挪西借拍部影视剧,最终却赔钱了,这样下去肯定没有发展前途。

针对我国农民影视业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与会的农民导演认为,农民拍影视剧,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但只要有毅力有信心,没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市场,农民能生产出粮食,也能生产出人们喜爱的精神食粮。

农民导演群体欲自发成立农民影视协会,意在“整合影视资源、相互交流、强强联合,进行剧本创作、市场开拓、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显然,经历了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抱团走向市场,以取长补短寻求发展,闯出一条农民从事影视产业的新路子,已成为众多日渐成熟的农民导演的共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