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汪东兴日记
古画
绿城杂俎
文苑撷英
商都钟鼓
蒲松龄诗意图
锦簇紫薇映日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名人和名城

宋宗祧

我国大概有660个城市。其中大部分城市的起始和创建者已不可考,但也有一些城市的最早创建人在历史上有较为明确的记载。那些创建者的名字已经和他们所创建的城市紧紧连在了一起。

下面介绍几个名城的最早创建人。

黄歇。黄歇的名字连着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据《上海地名志》等记载:上海简称“申”,这一简称,源自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黄歇,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人称“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48年,身为楚令尹(相国)的黄歇“请封江东”,成为上海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名人。

黄歇受封之时,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春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张仪。张仪是我国西南的最大城市重庆的开创者。重庆在周代是巴国的封地。秦惠王更元八年(前317),张仪再次出任秦国相国。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派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秦兵十分顺利,一举灭蜀,旋即又灭巴、苴两国。灭巴后,张仪开始在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即今重庆市的渝中区屯兵筑城,称江州,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

范蠡。范蠡的名字和六朝古都南京相映生辉。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在南京地区筑城,史称“越城”,也称“范蠡城”。越城遗址在今雨花路西边西街的口头。当时越城的城周只有“二里八十步”,相当于现在的942米,占地面积只有6万多平方米,但它却是南京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古城池,也是南京建城史的起算点。

商鞅。商鞅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创建的古都咸阳。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根据商鞅的建议,决定在今咸阳东城十公里许的窑店一带建筑一座新城,把国都从栎阳(今西安阎良一带)迁到这里。新都由商鞅监修,始名咸阳。《元和郡县志》解释:咸阳正是地处九骢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陈星聚。陈星聚是台湾省首府台北的创建者。清光绪元年(1875年)福建船政大使、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将原设在台中的台湾府移置台北,定名为台北府。光绪四年,为加强台北府的建设和防务,正五品的淡水同知、河南临颍县人陈星聚升任从四品的台北知府。陈星聚一上任,就根据沈葆桢的建议和抗击法国侵略军的需要,召集民众共商建造台北府城事宜。陈星聚经过反复勘察,选中了艋舺和大稻埕之间的处女地,按中原都城棋盘状的传统规制进行设计,然后呈送台湾兵备道刘璈审查和福建巡抚芩毓英拍板。在方案运作的过程中,陈星聚已募集白银20余万两,工程很快于光绪五年正月动工,历时3年3个月,至光绪八年三月竣工。台北府城建成后,台北就成为了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饮水思源。上海、重庆、南京、咸阳、台北等城市能有今天的辉煌,确实与黄歇、张仪、范蠡、商鞅和陈星聚的名字分不开。可谓名人造就名城,名城辉映名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