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小城文人
纪晓岚妙语说“东西”
空 白
新密魏长城
怀念母亲
古画
“文二代”杂俎
空山寒林图
锦上添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二代”杂俎

陈鲁民

如今,社会上除了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商二代,又出现了一批“文二代”。所谓“文二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坛“父子兵”,即父母是搞文学的作家,儿女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其实,这也是古已有之,我们熟悉的西汉的班彪、班固父子,东汉的蔡邕、蔡琰父女,宋代的“三苏”父子,法国的大小仲马等,都成为一时美谈。时下,国内也颇有几个“文二代”在文坛崛起,比较著名的有叶兆言之女叶子,苏童之女童天米,莫言之女管笑笑,尚爱兰之女蒋方舟、李锐之女笛安、赵长天之子那多、刘墉之子刘轩等,他们子继父业,一个个干得风风火火。

毋庸置疑,“文二代”的问世得天独厚。父辈是作家,一辈子与文字打交道,儿女肯定会受到熏陶,终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会比别家的孩子多点文学细胞;再加上遗传基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所以,作家的孩子通常早慧,出道也早,而且出手都很高,比起同龄人,他们的写作也更成熟、老练,也更容易出成绩。还有,父母的亲自指点,密授窍门,也使他们受益不小,而且,父母在文学圈里多年积累的文声、人脉,会使这些“文二代”减少破冰的阻力,得到叔叔、阿姨的荫护和提携,更容易发表作品,也更容易一举成名。

虽然是子继父业,但“文二代”与父辈有明显风格差异。纵观其作品,“文二代”不论是文字风格,还是写作方向,思维方式,都与他们的父辈相去甚远,甚至是故意叛逆,以示不同。笛安是这些“文二代”中书籍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原名李笛安。发表第一篇小说时,去掉了“李”字,以示独立创作,和父亲李锐没有关系。莫言之女管笑笑在回答“说说父辈对你的影响”时,坦然声称:“我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风格。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父辈们从事文学创作时,更多的还是关注整个社会。当然我们也关注整个社会,只是关注的范围和程度远远不及他们。 ”的确,从作品中基本看不出他们和父辈有什么师承关系,他们是特立独行的一群。

有个作家“好爸爸”是很实惠也很荣光的事,但又往往容易被人说成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文二代”都在努力撇清与父辈关系,竭力避免提起,生怕人家会误解自己沾了“文一代”多大的光,他们要证明自己在独立打天下。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就曾经说过:“我不希望把我和妈妈在文学上扯在一起;我就是我,在这一点上,我是独立的。”池莉之女吕亦池带着她的首部译作《致我离家出走的女儿》亮相上海书城时,对于包围着她们的特殊光环,吕亦池向记者坦承,听到书城广播里一遍遍播出著名作家池莉之女的称呼,她心里直发抖,她坚决拒绝母亲到签售现场给她捧场。

虽然后来居上是普遍规律,但一般来说,“文二代”都难超“文一代”。不论从历史还是从今天来看,大多数“文二代”的文学成就都难与“文一代”比肩,宋代的苏轼是个特例,超过了他的父亲苏洵,今天,王安忆的文学成就也早已超越了母亲茹志鹃。而其他“文二代”,大部分都与父辈相去甚远,有很多人可能终生也难达到父辈的高度。原因很复杂,那些成名的老作家,无一不是千锤百炼,在难以行走的荆棘之地拼杀出来的,生活的磨难,高淘汰率的紧逼,使得他们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精神,殚精竭虑,苦心孤诣,历经千辛万苦才打出自己的一块地盘,拿出自己饱含心血的成名作,同时也练就了百毒难侵的一身硬本领。而“文二代”们由于种种便利条件,成名太易,出道太快,但又往往缺少生活积淀,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更少有对文学的献身精神,所以注定是走不远的,很容易成为鲁迅所讲的“空头文学家”。也许过不了多久,这支队伍就会“溃不成军”,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