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城整风”启示录
山寨“悉尼歌剧院”哪儿有委屈
明星与大学“双赢”让教育不公
让交通与文明同行 让畅通与责任同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明星与大学“双赢”让教育不公

8月30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官网上公开发布声明,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307名清退的研究生中,奥运会冠军杨威、高凌赫然在列。华中科技大学的行为因为涉及功成名就的奥运会冠军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9月26日东方网)

那些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冠军,那些站在体育竞技比赛塔尖儿上的人,相继步入大学这一象牙塔,早已成为本土诸多特色中的又一特色。将要拿起书本的冠军们,喜欢吸收冠军加入的大学,他们联手之意,一方是要拿文凭,一方是想让自己的招牌更耀眼,“各取所需”。为了各自的利益,大家才走到一起来。至于说冠军们在大学里是否真正能够学到什么,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达成双赢的结果。

冠军混不来,它需要用汗水换来。文凭却可以混来,不光冠军有混文凭的,其他阶层有头有脸的人也有混硕士、博士的,还有更为省事的:直接花钱买。冠军混文凭,依赖的是荣誉,是头顶上的明星光环,用这些东西换文凭,是捷径中的捷径。当然,这里面亦像夺取冠军一样,并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副教授易剑东认为,成功者的比例应该到不了20%。

这么低的成功率,概因混字也会害人。本来基础就差,再挂个名,不好好上课,甚至连毕业论文都要由别人帮助完成。这哪里是在读书,都这样读书,大学也不用叫大学了。教育资源在本土本来就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运动员免试上大学,这是以剥夺了其他同龄人的受教育机会为成本的,属于一种教育不平等。就像有人说的,一些体育明星要想求知识,就不应进大学校门,他们该从中学甚至小学学起。

体育竞技场和大学校园,在系统范畴内,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应一码归一码。不参加考试,达不到要求就上大学,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蔑视。在一定阶段内,运动员的生命与价值是属于运动场的,可以得名利、得金钱,但这些东西跟拿一个学位并没什么关系。而一所大学丢掉操守,行政意志主导一切,很没意思地攀附明星,则是大学人文精神的丧失。是一件丢颜面的事儿,一件斯文扫地的事儿。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