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涨价有理?
从10万条意见看民众的成熟
在疯狂石头的背后
“拼爹”游戏盛行意味着生活机会不平等
调查显示:火锅底料添大量化学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在疯狂石头的背后

热过和田玉、疯过黄龙玉、涨过蓝宝石,但无论如何,此类“石头”上还沉淀着“宝石”的诱人色彩。然而在济宁泗水,一股“砭石热”却突然袭来。一年前满山皆是,无人当是宝,搬着费劲,盖房都不用的泗水砭石,在今年一度涨到毛料一万五六一吨的天价,而就在众多人士买涨之时,它又惨跌近一半价格,不少人数十万、上百万元打了水漂。(12月13日《山东商报》)

人们所处的这个年代,日益浮现出支离破碎的浮躁特征。可以说,有浮躁的群体,浮躁的心态,浮躁的行为,才会有疯狂的石头。砭石是什么?就是一种石头。且砭石为地表石,很容易获得。砭石源于古代的砭术,即治病之术,因此能用于砭术的都可称为砭石。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主要用来制作刮痧板、砭锥、砭砧等。砭术虽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但在今天,会有多少中医精通此种医术,又有多少患者接受此种医术的治疗?砭石不但价值有限,用途有限,也不是什么稀缺性资源。这种石头变成疯狂的石头,是人为炒作的结果。而当每吨石头卖到一万五六千元,基本上相当于肉价,一块石头可换辆奔驰时,其价格与价值已毫无关系。

砭石价格的嬗变,让诸多业内人士都难以看清。砭石价格的形成原因,问谁谁不知,只有种种猜测。正是谁也无法准确掌握其成因,才显得这里面水很深。但是人们只要回到常识、认同于常识,还是能看出其中暗藏的玄机。疯狂石头的背后,潜藏着国人的冒险心理、投机心理。投机是为了给他人设套,推高价格的目的,在于让他人接手,自己赚足后能迅速脱手。赋予砭石以健康的概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资本游戏,定要入戏,越入戏玩得越像。那些搅乱资本市场的人,本意不是在乱自己,而在于在混乱状态中利用其他人的无知与愚蠢,乱中取胜,胜中夺利。

有疯狂的石头,就会有为此种疯狂付出代价的人。炒石头,有人笑,就会有人哭。而且哭的人,要比笑的人多得多。失去理性,跟风买涨,有的人可能是花了许多冤枉钱,怎么跟人跟到沟里的都不知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能知道的只是怎么疼,怎么难受。一块石头仅仅是一块石头,说得天花乱坠,说得万般神奇,它还是一块石头。疯狂炒石头,炒煳的是与此相关联的人。谁要炒,谁去炒,没人能拦住。愿炒就去炒,因为它不关乎柴米油盐酱醋茶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所以害不住一般民众。虽如此,它所带来的别的社会危害和其他负面效应,还是不容小觑。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