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郑州审判 上一版3  4下一版
倾听人民心声
催生巨变的引擎
谱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催生巨变的引擎
——郑州中院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的实践绩效管理 提升整体水平案件管理 提高办案质量动态管理 提升办案效率 层级管理 构建保障机制

催生巨变的引擎

——郑州中院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的实践

本报通讯员 安士勇 吴晓峰 本报记者 武建玲

2010年12月12日是星期天,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郑志军正埋头加班整理一起敲诈勒索上诉案件办案记录。

刘某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敲诈勒索罪被郑州一基层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刘某上诉后,郑志军发现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明显不足。由于证据是定案的关键,为查清案件事实真相,他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不放过蛛丝马迹,最终查明了事实真相,避免了一桩错案的发生。

“每一次开庭,我都感受到是责任和使命,每一次宣判,我都发誓要让正气在这里弘扬。”郑志军说。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视案件质量为审判人员的生命,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初步形成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流程管理为平台,以上下互动为手段,以案件评查为保障的案件质量效率管理体系,实现法院审判科学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绩效管理 提升整体水平

郑州中院在全市法院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整体水平,效果明显。2009年,全市基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8.7%,2010年上半年,全市基层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87%,一审服判息诉率逐年提高。2009年,全市法院民事案件调撤率达67%,同比提高16.9%,2010年上半年调撤率达70.5%,同比提高13%,调撤率逐年提高,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郑州中院制定完善了《郑州全市基层法院绩效考评实施方案》、《郑州中院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分类评判制度,将法院工作从3个方面、38个环节进行量化,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实行综合考评。建立健全法官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在鼓励提高结案率的基础上,强化对法官涉诉信访、调解、发还改判、超审限、违法违纪等10个方面的考核,并探索将审判职业技能、外部评价等因素纳入法官个人业绩档案,实现对法官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调动法官办案的积极性,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郑州中院建立了案件审理情况通报、绩效考评季度通报、案件质量评查通报、裁判文书定期评查通报和政务管理通报5项通报制度,每月对案件审结数、发还改判数、调解率等考评指标进行通报,并将庭长及法官办案数通报到个人。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通报主要审判指标,组织先进单位介绍经验,落后单位现场表态,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强力推进全市法院整体工作开展。

案件管理 提高办案质量

案件质量是人民法院取得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郑州中院加强案件管理,着力提高办案质量。2009年,基层法院上诉案件发还改判数同比下降18%,2010年上半年,上诉案件发还改判数同比下降45.3%,上诉案件发还改判数逐年下降。

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郑州中院通过制定规范性审判指导文件、发布典型性案例等,着力解决裁判尺度不一、自由裁判范围任意、同案不同判等问题。

建立案件发还改判讲评机制。针对案件发还改判率高、涉诉信访问题突出等问题,郑州中院建立案件发还改判讲评机制,各业务庭庭长定期组织全庭人员对本庭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数据进行解读,对发还改判案件进行点评,认真查找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研究对策,不断提高法官办案水平。

加大案件评查力度。郑州中院规范评查方式,对常规案件,实行随机抽案、交叉互评的方式,对重点案件,实行先自查后统一评查的方式,并形成书面评查报告,对两级法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同时,公开通报评查结果,对评查结果进行集中讲评,指出发现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截至目前,郑州中院共下发评查通报15期,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讲评18次,收到良好效果。

动态管理 提升办案效率

审判与执行工作的效率,是衡量司法是否公正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关注点。郑州中院在现有司法资源十分有限、现有办案力量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下,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努力加快办案进度,坚决防止案件大量积压。2009年结案率为97.1%,比上年提高6%;2010年前三季度结案率为82.9%,同比提高15.3%,积存案件同比下降49.1%,全市法院结案率逐年提高,实现了收结案平衡。

强化案件流程管理。建立审判流程微机管理系统,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坚持随机分案,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建立超审限案件预警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超审限问题,进一步健全案件审理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各类案件的审结时间要求,完善案件延期审理的逐级审批制度;对即将到期案件及时预警提醒,并每月对各业务庭超审限案件数进行通报,从根源上减少超审限案件发生。

严格实行结案归档制度。针对过去案件先报结后归档所出现的案件归档不及时、卷宗材料不规范、报结不统一等问题,严格实行归档报结制度,要求对已结案件在10天内全部归档,规范案件结案信息的管理,并坚持每周对应归档数量、已归档数量、未归档数量等进行通报,不能按时归档的,扣除各部门和法官相应的绩效考核分数,以确保档案的完整,结案统计数据的准确。

层级管理 构建保障机制

法院主要由法官组成,案件的审理与裁判要靠法官。构建审判保障机制,才能使法官真正做到独立办案,严明执法。郑州中院加强层级管理,着力构建审判保障机制。

实行全员管理,形成齐抓共管格局。郑州中院明确业务主管院长和中层干部对分管部门的管理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部门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强化上下互动,提升整体合力。郑州中院按照业务归口管理的原则,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促进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讲评会,相互通报工作动态,听取基层法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法院业务的监督指导。同时基层法院之间、基层法院与中院各部门之间,对审判业务、司法政务管理等法院各项工作开展互评、互议,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改进工作。

坚持审判公开,实现阳光司法。对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新闻媒体等参加旁听。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加强对上网裁判文书检查、验收和把关,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率,确保上网裁判文书的质量。

实施巡视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成立巡视组,通过走访当地党政机关、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督办案件等方式,查找并帮助解决基层法院在审判、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分析原因,解决困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基层整体工作质量。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促进司法公正高效,廉洁为民。”说起郑州中院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的实践,郑州中院院长王新生一脸笑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