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基本思路
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着力点
创新文化旅游 促进转型发展
cpy110654
cpy11065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着力点

郑州都市区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城市集群。

郑州都市区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郑州都市区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是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发挥龙头作用、中心作用和示范作用的必然选择,而且是适应省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和强大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应对国内城市圈竞争的必然举措。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大系统的方方面面,再加上郑州都市区在市区范围上更广、在目标定位上更高、在标准要求上更高,因此,如何做到规划好还要做得好、做得比蓝图更好,省市领导从宏观和战略的角度以及具体举措方面做了大量精辟和深刻的论述。我们认为,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仅仅扭着七大着力点,真抓实做。

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体制机制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对于郑州都市区建设关系重大,郑州都市区建设作为一项崭新、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沿用旧体制机制、照搬别的都市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都不可能适应甚至会阻碍郑州都市区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适合郑州都市区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适应郑州都市区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的特性,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探索行政管理区域、机构、权限、内容、方式的新路子;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强行政监督,促进政府及各部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适应郑州都市区范围更大、覆盖更广、发展迅速等新特点,创新财经管理体制,在管理机构设置、财政税收、投融资渠道和平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大胆创新。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人员流动常态化等特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平安建设、自主管理、公共治理、网络化管理、社区管理城乡统筹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党和政府、工青妇、社会团体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

二、以协同发展为着力点。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都市区、经济区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作为涵盖郑州全域7446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宏大复杂工程,郑州都市区的建设更需要抛弃过去的条块分割、各自发展的理念,树立规划协同、组织协同、城乡协同、“三化”协同、分工协同等理念。在规划协同上,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蓝图法定、整体一致、功能互补,打破过去自行其是、各自规划、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弊端;在组织协同上,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个县(市)区要紧紧围绕郑州都市区这一共同的宏伟目标,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在城乡协同上,树立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做到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三化”协同上,要按照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要求,做到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工业,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大带小、推进“六城十组团”建设,建设新型城镇化,以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分工协同上,要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在全市区域内统筹安排各种空间要素,根据各自优势、传统、特点对各个产业集聚区、各个组团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避免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诸侯经济”,避免产业雷同、模式雷同、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以民生建设为着力点。民生是关系发展的最大命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抓住民生问题,才能抓住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根本。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发展的动力和落脚点也是人民。因此,郑州都市区建设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深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满怀深情地为群众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共享发展成果作为都市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民生是件大事情,做起来又十分具体,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事事关乎民生、点滴连着民心,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状态,尊重人民群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发展改革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推行中,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心理承受能力,让群众理解发展、关心发展、支持发展。在都市区建设中,要完善民主法治、协调各方利益,维护公平公正和安定有序,形成充满活力、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量化、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在发展路径方面,要通过功能、产业、生态、空间以及体制的复合,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统一;把郑州都市区打造为最佳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就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旅游环境、最佳治安环境的都市区。

四、以城市结构优化为着力点。郑州都市区必须具有对整个郑州全区域甚至周边城市经济社会的辐射、影响和控制功能。而要产生这种功能,就必须有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场”效应,具有集聚低品位、低价值资源,而输出高品位、高价值产品(包括人才、物质产品、金融产品、信息产品、思想观念产品、管理知识产品、生活方式与文化产品等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产生,没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结构、好的金融环境结构、高效的生产技术结构、灵敏的信息吸收与加工结构、良好的资源供应结构等系统的基础结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这些结构的产生和完善,有赖于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结构(包括交通、居住、医疗、卫生、保健、安全、休闲、娱乐等)、好的社会管理结构、好的政治体制与权力结构,以及好的文化结构。因此,从郑州都市区长远的发展目标及过程来看问题,就不能只停留和局限在产业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上,而应从整个城市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调整出发,从整体上营造新的城市“场”效应,从根本上开发城市的功能,从而适应建设郑州都市区和中原经济区的要求。

五、以文化强市为着力点。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产生的辐射与带动效应自不赘言,文化软实力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作用于市民素质的提升、城市形象的塑造后,必将以反哺的形式,作用于都市区建设的发展。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文化强市作为战略着力点。文化强市不仅表现在文化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先进、文化产业兴旺发达,还要体现在通过文化强市建设反作用于郑州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强盛、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建设文化强市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郑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成为郑州都市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彰显城市个性、打造特色鲜明郑州都市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要适应都市区建设的要求快速发展,也即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幅提升。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文化需要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和文明素质,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文明环境支撑。三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健身、求知、审美、交际等精神需要和求知需要方面起着不可忽视也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推进教育科学事业发展、强化城乡一体化的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繁荣文化活动等。四是文化产业兴旺发达。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也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支撑,我们要利用郑州已经具备的较好文化产业基础,通过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提升郑州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五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也即文化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唯有全面、彻底地创新了体制机制,文化强市建设的推进才能一帆风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一路坦途。

六、以工业强市为着力点。没有工业产业作为支撑,郑州都市区难以形成。因此,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工业强市一定要做到:一是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结构的首要任务,克服我市经济结构“粗、重、散”的问题;二是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 的要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和调整,整合多个区域的资源、区位、市场等要素,形成多条产业链和多个产业集群,提升整体优势;四是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根据我市现有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物流商贸、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根据信息化与工业和其他产业迅速融合的趋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五是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都市区建设中,要根据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地位与区域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地位凸显、带动周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七、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其资源(广义上)聚集、价值创造与实现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能力。从目前郑州的实际出发,郑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不少欠缺之处。但是,客观分析郑州市情,我们也有着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核心优势,这就是不易被其他城市所模仿或模仿成本很高的一种特质或综合能力。这就是区位交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拥有的“中”的优势,左右逢源、承东启西、连贯南北、辐射四周,开拓大市场、辐射大中原、深耕大中国,发展以现代物流和新兴服务业为主的强大产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同时,强化职业教育,承接、发展现代高新产业。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并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转化。同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我们已有的自然形成和历史遗存优势,而是要培育壮大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育科技人才,大力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大力改革“育才、聚才”体制,不仅为我们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还要为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作者为郑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