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运筹帷幄 决战郑州
烈士精神光照后人
黄河大堤边 旧貌换新颜
党委带好头 百姓干劲足 ——记中牟县白沙镇党委
傲子岗村民的幸福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大堤边 旧貌换新颜
花园口旧貌换新颜
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上的纪念碑

——探访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

本报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刘晓军 文 连敬春 图

为阻日军

中国军队被迫扒开大堤

1938年2月,侵华日军凭借其优良装备,沿平汉铁路南下,攻占安阳,前锋直逼黄河北岸,担任防守的国民党军无奈炸毁了黄河大铁桥。

同年6月,徐州会战后,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再次威逼郑州,国民党军又被迫挖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阻兵,在郑州和中牟间形成一条新黄河。这些举措使日军沿平汉路直攻武汉的计划被打乱,而依仗北部黄河天险和东部新黄河天险,郑州防区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得以暂保。

6月上旬,花园口村花园口事件的义务讲解员徐志荣老人,陪我们一起来到记事广场,并找到了村民马国志和朱金玉。

堵口加固

当我们来到如今的花园口,看到的是笔直的公路和坚固的黄河大堤,还有记事广场南边几百亩的沉砂池大水面,一片和平气息。

朱金玉老人回忆,1946年花园口堵口那会儿,他五六岁,只记得大堤附近有好多卖东西的商贩。堵口的队伍一组45个人,庄上住了几十个组,听口音多是鄢陵、太康、扶沟、尉氏等地方的人。民工们用的是独轮小车,每卸一车土,管理方就会给一支一指长的竹签,凭竹签回头可以去领工钱。堵口材料有秸秆、树枝、土方和石块等,堵口有联合国救济署的美国工程师参与,使用的打桩机和小铁轨,在当时很令村民们惊奇。

决堤口堵住后,在花园口以下的河道上,经过8年多的冲刷,已经形成了一个上千亩的大水面。老人们回忆,在刚堵住口的几年里,大堤上有很多漏洞,不断地渗水,因此那个大水面维持了好多年,村民们甚至在里面撑船打鱼。

1964年起,花园口村集体开始利用这片水面种植水稻。他们将浑浊的黄河水放进去,渐渐淤平大水面,改造成水田。然后把上千亩的水田划成几块,分给村里几个小队种植水稻,后来渐渐形成了花园口大米这一品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又先后对大堤进行了多次加固。令老人们记忆最深的一次是1976年那次修堤,加高了一两米。花园口村家家户户住得都有工人,工人们有来自周边乡镇古荥、沟赵的农民,用的工具是架子车,并且都是义务工。

1944年生的马国志说,再后来,黄河大堤修成了公路,两边栽植了大片防浪林。因为建水厂,水稻田被毁掉改做沉砂池,现在村里稻田已经不多了,不少村民开始围绕黄河旅游搞经营,村民早晨起来也喜欢到记事广场上锻炼锻炼身体。

国民党在堵住决口后,在黄河决口边树了6块碑,记录扒口堵口的历史。2005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筹建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他们把老石碑安放到了黄河历史博物馆,又复制了新的石碑,同时根据新的历史资料,刻制了几块新石碑。这样,国共两党的记事碑就同时出现在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上,供后来人参观评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