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长沙的城市名片
崇尚法制 尊重民意 依法行政
城管“金点子”
一月征集40个
郑州旅游主题口号征集突破万条
图片
7月市容环境卫生评比结果公布
河南省“农信通”
信息服务平台升级
昨日起火车票
预售期调整为5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河西先导区——
新长沙的城市名片
建“中部最美新城”经济与生态“比翼双飞”

(上接第一版)大河西先导区建设3年以来,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00亿元,以每天建成1公里的速度竣工通车道路90余条,近300公里;引进工业项目逾700个;完成水电气信和科教文卫等配套设施项目51个;梅溪湖、洋湖、滨江新城、岳麓山四大重点片区开发快速推进。

按照规划,这个定位于“两型社会”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的新区,到2020年将实现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核心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的目标。

这一连串记录历史和牵动未来的数字,折射出先导区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破冰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创新,是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成立以来弹奏的最强音符。

“要按照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的原则来谋划先导区的建设,推动大河西的发展,使大河西成为支撑长沙未来发展的增长极。”这是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在此前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2010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的理念和发展思路。

决定一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包含环境、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但是对一个地区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

“大部制”是先导区创新行政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

规划的先导区1200平方公里内有18个部门的职能,但现在按照“大部制”理念却只设置了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部、项目建设部、投融资部4个部。先导区管委会也只有50个行政编制,40个事业编制,却行使了11个市直部门的44项行政许可职能,承担了所有规划范围内的体制改革、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以国土规划部为例,其职责就覆盖了过去的国土、规划、建委、房产、农林、水利、环保等部门,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部。

而这一切如按市直部门标准进行机构设置,至少需增加人员编制150人以上。

不仅如此,先导区对于省、市两级授予的经济管理权限,集中由“四部”、“一委”组织实施,实行集中办理、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已经由初期的审批流程的精简,发展到对审批事项的精简。让权、放权、并权,市场能做的审查一律交给市场。现在,需200人完成的行政审批任务,在先导区10个人就全部拿下。

制度确立了,如何运作的问题又摆在了先导区决策者的面前。

为了保证制度的高效执行,先导区确立了责权明确的“五统一分”运行机制。“五统”,即统一制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统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统一土地开发利用的综合管理、统一产业布局与环境整治和项目准入、统一重大项目的策划与建设。“一分”,即先导区内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分区组织实施。

3年来的建设实践证明,“五统一分”的运作模式将先导区社会事务进行有效分离,权责明晰,形成合力,转变了政府职能,助推了两型发展,得到了区县政府和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建“中部最美新城”

先导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承担着国家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道路的重任。

“两型社会”到底怎么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怎样实现?先导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深谙“理念的持续贯彻是第一位”的道理。

长沙市有常住人口300多万,每天产生垃圾3700~4000吨。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如天。如何对这些垃圾进行综合处理是件民生大事。在这里,不同于以往“统一打包后集中填埋”的简单程序,运送到这里的垃圾要先经过分选,将生活垃圾中有用的部分如:塑料、橡胶、玻璃、纤维物等分选出来,对不可回收的部分再进行垃圾填埋处理。

公司董事长易志刚告诉记者,生活垃圾经过分选和综合处理之后,可回收物质占垃圾总量的20%,垃圾水分蒸发约8%,使垃圾总量减量近30%,可以延长垃圾填埋场使用寿命10年以上,能节约大量宝贵土地资源,从而实现市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垃圾被运到中转站以后,包括垃圾填埋等程序已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交给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运营了。”易志刚坦言,“这种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模式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经过填埋的垃圾还有没有利用的价值呢?记者提出了疑问。

“填埋的垃圾经过发酵,产生沼气能源,可以用来发电。” 易志刚自豪地说,“仅填埋场一天产生的沼气就能发电12万度以上,这些电统一上国家电网,其电量可以覆盖一座小型的城市。”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河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将大河西建成“中部最美新城”已成为先导区决策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

在没到洋湖之前,记者听当地居民说这里曾经杂草丛生,水患连年。而谁能想到,它现在已成中部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被誉为“长沙绿肺”。

走进园区,木式生态建筑在绿荫中若隐若现,河中小鱼成群结伴,各类花卉竞相开放,十三座桥错落有致地排开,一派“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的迷人景象。

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象,洋湖湿地公园的最大特色则属再生水厂。据工作人员介绍,再生水厂采用“MSBR(传统二级生化处理)+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工艺及中水回用系统,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建设多级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真正意义上达到污水零排放。

园区总经理危建新介绍说,洋湖湿地公园的再生水厂不但为净化污水、保护水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运营成本比传统的工业化污水处理厂节约70%。也就是说,这种生态技术处理污水只相当于传统工业污水处理成本的30%。

洋湖湿地公园仅是生态建设的一处缩影。先导区三年来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60亿元,实现了坪塘老工业基地20家污染企业全面退出、26家非煤矿山全面关闭,核心区落后产能淘汰率达到100%,实施和完成了21个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和流域截污工程,大河西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

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一座美丽新城正在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展露新姿。

经济与生态“比翼双飞”

早在先导区成立的动员大会上,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就说:“先导区的出路在于更新观念,聚焦突破,闯出一片新天地。”

长沙的未来看河西,河西的未来是长沙。近年来,在保护生态,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先导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取得了斐然成绩。

3年来,先导区共吸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4亿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600多个,引进项目近20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1000亿元。

3年来,先导区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滨江新城商务商业中心、梅溪湖国际服务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四大服务业平台基本构建,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列居20位。

从新城建设到产业发展,到体制改革,大河西先导区3年来探索了新路径,创新了思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社会投资纷纷跟进,河西城市价值、城市品位迅速提升,成为全省经济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结构最优的增长极和推动长沙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两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全新的课题,并无成功经验可循。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从体制创新破冰,求真务实,果敢前行,正逐步打造成一张长沙的新名片,大步走向未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