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白雪
《花冠病毒》
一副断腿眼镜
感受幸福
苏金伞老人
tpzz21201101
tpzz212019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正在赣西南反“围剿”的刘亚楼,没经历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有的只是战友在敌机俯冲、扫射下流血牺牲的记忆。多少次,望着在空中肆无忌惮、耀武扬威的飞机,他眼里喷火冒烟:“娘卖×的”,有朝一日老子飞上天去,把你们都揍下来!

而今,一夜之间,他就要一步登天,而且成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空军司令员了——虽然还未下命令,那不也是明摆着的事吗?

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空军的任务:“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

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空中力量,为东北航校的可以参战的飞机30余架,经过短期训练可升空作战的飞行员50余人,能够组建两个战斗机中队、1个轰炸机中队的混合大队。“林罗刘”准备令其飞赴济南、徐州机场,用于支援渡江战役。

7月,中央决定派人去苏联学习,同时购买飞机,连同先有的空军,组成一支攻击部队,掩护陆军渡海作战,明年夏天夺取台湾。

31日傍晚,毛泽东召见刘亚楼,让他谈谈关于组建空军的意见。

在具体分析、说明了国民党现有空军的实力后,刘亚楼认为需要建立一支300至350架飞机的作战部队,能够完成掩护渡海作战任务。

他说,1名飞行员要飞150至200小时,才能达到作战水平,1所航校能培训60名飞行员。我们现在只有1所航校,远远不够组建空军,当务之急是组建航校,培训飞行员。

这时,刘少奇率中央代表团正在苏联访问,请苏联帮助建设空军,苏联同意了。中央在发给刘少奇的专电中,要苏联帮助培训1700名空军人员,其中飞行人员1200名,地勤人员500名。东北航校校长告诉中央军委主席,应该是飞行人员少,地勤人员多,比例1∶2比较合适。

8月1日,刘亚楼率领尚未正式成立的中国空军的一个小型代表团,赴苏会谈关于开办航校、聘请专家、购买飞机及相应设备问题。草签协议后,刘亚楼率团马不停蹄地考察了苏联空军总部、飞行航校、航空工程学院、飞机制造厂、飞行部队基地等等。毛泽东说咱们是贷款建空军,花钱买经验,来一趟那么容易呀,得多听多看多取经呀。

来去在苏联境内都坐飞机。刘亚楼第一次乘坐飞机,自然兴致很高。谁知赶上气流,晕机,先食物,后黄水,吐得一塌糊涂。代表团成员、东北航校训练处长吕黎平说:你是要当空军司令的人,可不能这么带头吐呀。

看来这个空军司令还真不好当噢。刘亚楼苦笑着,又哇哇吐起来。

万事开头难。

从陆军到空军,飞行员速成训练时间为10个月到1年,距明年夏天解放台湾已经不到1年了。先航校,后机关,除东北航校外的6所航校,从选址、建设到开学,限令1个月。

刘亚楼说:办好航校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总部机关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航校上,干部调配、兵员调遣、经费开支、物资保障,都要优先满足航校建设。总部也好,航校也罢,有什么困难尽管讲,但是谁也别跟我叫苦说难,要讲这个,当年连陆军、步兵也没有了。咱们有人,只要有人,共产党就什么困难都能拿下。

各航校每天都几十上百地来人报到,大都是从野战军选调的干部、学员。苏联专家也一批批到位了,各航校也全部按时开学了,想到想不到的难题又接踵而来了。

没有专业翻译,不懂航空术语,将“飞机座舱”译成“飞机上的小房子”,“电压”译成“紧张”,发动机“散热片”成了“暖气片”,“飞机在空中做横滚动作”,变成了“圆桶在空中旋转”,苏联专家急得直敲教鞭。学员文化水平本来就低,这么一折腾,就更云里雾里找不着北、摸不到门了。

刘亚楼先在1航校试验,给每个苏联教员配个中国助教、翻译,3个集体备课。上课时,教员讲,翻译口译,助教监听。后来又改为教员先帮助教备课,由助教讲课,教员监听,有不妥之处当场纠正。

堂堂空军司令员,还得管这种事,连他自己都觉得好笑,可不管行么?

况且他早已管了。

在苏联访问期间,刘亚楼打听到一个叫唐铎的湖南人,在乌拉尔一所航校任少校军械教员。这可是宝贝呀。请来莫斯科见面,谈得投机。回国后报告中央,经与苏联交涉,已经加入苏联籍的唐铎,回到祖国,在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系任主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