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开始学钢琴!中国琴童之多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纽约时报》对此曾有报道,里面有句很有意思的话:“在中国的大城市,周六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没有背着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学钢琴的路上。” 在牵着孩子的小手,带他走近钢琴之前,我希望每位家长都认真地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钢琴?我的宝贝具备钢琴潜质吗?如果孩子没有展示出明确的钢琴气质,我又该如何引导、发掘?如果孩子不想当钢琴家,今后的学琴之路又应该如何走? 父母为孩子打开音乐之门 从孩子出生,到他4岁能够开始学习钢琴之前,很多家长能做的,除了给他多放一些古典音乐的CD ,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听是很重要的,让他在生活里处处感觉到音乐的存在很好,但只做这个未免有缺憾。在孩子弹出第一个音符之前,我们应该做的有很多。 在国内,我经常去各个城市的钢琴学校给老师们做培训,感受很深的一点,是我们缺少好的亲子音乐课程。我曾经简单地尝试过滚球游戏。“1、2、3”,我用三拍把球滚给对面的小朋友,“1、2、3”,再让孩子用同样的节奏把球滚回来。这个游戏的过程,就是对孩子节拍和速度反应的训练。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而且,他们越玩越上瘾,对节奏的掌握也越来越熟练。 在国外,这类成熟的亲子音乐课程有很多,它的内容包括:孩子和妈妈一起唱、滚、跳、走;母子一起听录音;一起玩有节奏的音乐游戏等,非常轻松有趣。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既是亲子活动又是音乐教育。比如,放一个动物的叫声录音,让小朋友分辨,这是大象叫的声音还是蛐蛐、小鸟叫的声音。大象的声音低沉又缓慢,蛐蛐的声音比较急促,而小鸟的叫声则清脆婉转,从这些孩子感兴趣的声音开始,让他对声音轻响、高低、快慢、音区表现有基础的认识。慢慢地,我们可以反过来教孩子们联想。像小动物的叫声,往往是和轻快的节奏连在一起的,而大型动物的叫声则比较沉重。钢琴上左手低音区的音,我们可以说这像老虎在走,让孩子对声音的表现有一个基础的认识。音乐教育不光是听,也可以在运动和游戏中进行。比如上面提到的滚球游戏,简单的拍击动作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轻、响、快、慢,这些正是将来他在琴键上最需要掌握的感觉力。 在等待音乐培训机构提供这类课程之前,家长们也不要闲着。至少,你可以带他去看哥哥姐姐怎么弹琴,去乐器城逛逛,对钢琴有初步的认识,也可以多认识一些其他的乐器:什么是钢琴?什么是小提琴?什么是圆号?以加深孩子对音乐世界的熟悉和理解。不要到学琴的这一天才看到钢琴,才亲耳听到钢琴发出的声音,才看到有人示范弹琴。想想看,在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脑,等到长大后开始学习电脑的时候,会碰到很多困难,上手也慢。但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就看到大人用电脑,有熟悉感,学电脑的速度非常快。钢琴和电脑虽然是不同的领域,但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方式在某方面是相通的。 0~3岁是孩子的音乐早教黄金期,特别是1岁以前的孩子,因为视力发展不完善,而听力相对优先发展,所以,听觉成为他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一时期内,在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开发智力、稳定情绪都大有好处。 他是钢琴神童吗 有的孩子真的是有弹钢琴的天赋,而有的孩子天生五音不全。父母都希望早些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学习钢琴的天赋,是否有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些,家长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些方式来做基础的判别,但天赋并不等于成就。无论多有天赋的孩子如果不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绝对成不了钢琴家,反之,如果资质平平的一个孩子,后天非常刻苦努力,一样能够学有所成。 通过对手、耳、记忆力等几方面的简单评判,你可以基本了解自己孩子的音乐潜质,以此作为选择参考。 把孩子送进钢琴教室后,家长们有时候会聚在一起聊,我发现,最能够有共鸣的话题就是——我们的孩子到底有没有钢琴天赋?不光是我,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没底,问老师,老师会说每个孩子看起来都不错,但有没有天赋,要学学才能看出来。大家只能各自判断,会唱几首儿歌而且唱得还算好听就是有音乐潜质吗?还是听见音乐就手舞足蹈算有音乐潜质?天赋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衡量啊? 大体上从手、耳、记忆力这几方面来判断。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