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困局》
董其昌的书画真迹少
江山如此多娇(国画) 王商由
不朽的生命
向往自然
书法 马青云
用好奇的眼神看世界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杜甫知道,相对于整个北国农村而言,羌村已是乐土!遂以白描直叙手法,写下《羌村三首》,将归家情景描绘得生动细致。真实再现乱世生还、亲人相聚时之百感交集。杜甫回至羌村不久,大病月余不起。

白日,杜甫与妻子儿女闲话;夜里,思想则穿过时空,回想着数十年的人生漂泊: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悲苦,“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坚信大唐江山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实现大唐中兴……

第八章 忠于职守进诤言 贬斥华州思归期

杜甫于鄜州羌村闻官军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又闻肃宗已回长安,欢喜不已。急忙与家人收拾行囊,携家竟奔长安。一路之上,虽心思雀跃,却以冷静沉着之笔触,连作《收京三首》,以表其心,以尽其责。

杜甫入长安,将家人暂时安置于杜陵桑曲,遂入宫见驾。肃宗见杜甫而来,仍以左拾遗官职以待。

然而未几,朝廷再次罡风突起,栋梁摧折。张镐罢相!

杜甫被视为房琯一党,自然也遭到严谴。乾元元年春,杜甫被朝廷罢免左拾遗之职,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于暮春之日,离开长安。于夏日来到华州。华州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历为京畿要冲,关中重地。杜甫草草安置好家人,便就司功参军之职。

未几,去岁由杜甫向朝廷力荐而任职右补阙的岑参因公务至华州,带来杜甫舍弟来自山东平阴家书。杜甫于乱世之中,忽得舍弟消息,不由神思回乡,老泪纵横。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重阳节佳节来临,人人身配茱萸,登高望远,遥寄思念。杜甫应友人崔季重之邀,前去蓝田崔氏东山草堂,与友人把酒话沧桑。年老悲秋,正因遭际,虽临佳节,亦强作欢颜。七律《九日蓝田崔氏庄》之诗,尽道杜甫满腹忧情。

冬末,杜甫收到三弟杜颖的家书,言及战乱之时思兄之情,希望杜甫回巩县老家探看。杜甫随即告假三个月,出华州前往洛阳探望亲故。岁末,杜甫骑着一头瘦驴和着风雪回到嵩山北麓、黄河与伊水交汇处的瑶湾村。这是他最后一次回乡,也是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杜甫过得百感丛生:浓烈乡情,熟悉亲切的乡音,使其创伤累累的心灵得以安慰。同时,作为战乱重灾之地,记忆中之故乡已经面目全非:在庭院废弃、新坟连片的故园,已经见不到一个青壮男丁。充斥耳目的皆是孤老的凄绝叹息,弱妇的哭天抢地,以及幼儿的啼饥号寒……

落寞之中,杜甫只好回首阳山陆浑山庄。昔日土屋掩于荒草之中,空荡荡的旧庐唯有弟弟昔日书法还挂于墙上。流浪的老犬识得主人, 呜咽垂首偎依在床边 ……此情此景令杜甫伤心不已,以诗《忆弟二首》、《不归》记之。

杜甫独自于土屋小住。至春天之时方离家再赴洛阳。回到洛阳之时,望着山水依旧,人物凋零,残垣断壁,荒凉如斯,杜甫不由泪流满面。于洛阳小住,知昔日旧友多已离世,感慨万千。

第九章 凄怆入蜀创草堂 心系社稷入幕府

中原战乱不息。只有川蜀之地尚无烽火,只有前面更为崎岖的蜀道在等待着杜甫,别无选择!

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危险的行程。杜甫与家人继续艰难前行,终于于一个冬日黄昏,沐浴着夕阳余晖,走进天府之国的成都。

杜甫望着华丽而陌生的成都,闻听着异地人声,遥想从此长居于此,永别故乡,感慨鸟雀尚有枝可栖,而自己茫然不知归处,惆怅而吟: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杜甫一家至成都之时,正值上元元年年关将近。街市之上,悬灯挂彩,鼓乐不绝,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与中原乱世天地迥异!杜甫于赴成都途中,曾于鹿头山分别致诗故友高适、裴冕等人,以“入境送邦君”诗句表明自己投奔之意,却不得应答。望着滴血残阳,苍苍暮云,再闻听枝头乌鹊噪噪及不远处传来的关辅饥民呻吟和哭泣声,杜甫触景生情,暗自喟叹:若有一间茅屋,遮挡风雨,歇息家人,无惊无扰,该是天大幸事!

望着凄凉新月,杜甫踌躇良久,顿足转身,只好先携家人前往成都城西浣花溪边草堂寺,投奔昔日布衣旧交,再与成都尹裴冕及担任成都司马的表弟王十五联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