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布了2011年年报,平均毛利率高达56.08%,而房地产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9.38%,贵州茅台的毛利率为90.95%。作为物流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费公路无疑抬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成本。(4月9日《新京报》) 房价高、酒价高众所周知,然而和这两个行业相比,高速公路的毛利率却不相上下。赚得盆满钵满的高速公路,甚至将业务拓展到了地产、金融。超房赶酒的高速公路,直接与“公路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相违背。不仅如此,高速公路的暴利,直接提高了人们的交通成本,推动了国内运输的物流成本,助长了高物价。从公益性领域原本不该有的暴利来看,高速公路的每一分暴利,都直接对应着公众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是对民众财富的掠夺。 然而,吊诡的是,高速公路一边享受着高暴利,一边却对公众呈现出高负债的面貌。3月下旬,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称,目前收费公路的负债高达2.3万亿元,负债率为64%,占到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可见,绝大部分公路收费恐怕都未用于还债,每年上千亿的公路收费究竟流向何处,需要主管部门一个交代。 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速公路收费及其支出,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个暗箱。其中的利益分配、管理成本均不透明,甚至潜藏着大量的违规收费。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收回投资后仍然坚持收费的北京机场高速公路。 我国从1984年开始,由于财力有限,实行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这种模式一开始具有其制度的合理性。但最大弊端就是忽略了政府在公路建设方面的责任,从而使得中国的高速公路陷入了一个“高收费”与“高负债”并存的尴尬境地。这和公共资金在公路建设方面的投入过少有很大的关系。 鲜有民间资本参与、多由国有资本控制的高速公路,因为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不够公开的监督等各方面因素综合,注定高速公路成为利益关系人攫取利润的机器—— 对外以高负债面人,对内以高暴利分羹。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说的是公共道路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绝不是要让修路的去暴富。要兑现交通部此前“96%公路将不收费”的承诺,现行收费公路政策和投资体制必须有一脚必要的刹车,进而转向更多的免费高速公路建设,让公路回归到公共产品的本来属性。毕竟,上市高速公路公司“骄人”的“成绩表”,真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高速公路暴利背后是沉重的民生之痛。 马想斌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