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啥都爱买“LV”
住房空置率到底有多少
“编制”之痛何时止
新财路
唯冠吃“苹果”的市场启示
延迟退休还要试探多少次
公务接待立即不吃鱼翅又能如何
三千一百元车补如何确定的
“常回家看看”的孝道不能混淆于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千一百元车补如何确定的

今年4月,温州出台公务车辆改革新政,因正处级每月交通费补贴3100元等因素,被外界称为“三高车改”:涉改车辆比例最高,保留专车的干部级别最高,车改后的补贴最高。(7月2日《新京报》)

“三高”中最值得关注的其实还是车改补贴。温州作为一个地级市,正处级的车补不仅超过其他地区同级,竟然还超过杭州的正局级许多,这难免给人过高之感。“一高”之外还有“一低”,温州这次拍卖的215辆公车,平均起拍价3万元,平均成交价5万元;最低的一辆车只有5000元,最高的一辆越野车也只不过卖了17万元。价格竟然这么低,也难怪网上嘘声一片。

公车的泛滥,不仅耗费了公帑,而且承载了助长了太多官场不正之风。而推行公车改革,既能节省财政支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官本位。车改的可贵在于,它是掌权者“向自己开刀”;难就难在,它涉及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改革就有反改革,如果车改绕过利益走,维护甚至增加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这样的车改,就很难以让人们放心。

3100元的车补,已经超出一些人的月薪。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质疑的,温州这个补贴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人们不能不问,这到底是改革,还是借车改谋取二次利益?“一高”,把补贴定得高高的,官员的利益丝毫不受损失;“一低”,拍卖价格超低,官员获得的好处实实在在。这样的车改,想必阻力很小,可又有多大意义?一些地方车改出现的“补贴照领、公车照坐”现象,谁也不能保证不会继续出现,这意味着到最后可能连节省财政支出都得打水漂。 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