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玩水枪切莫射眼睛
烙笔生“画”
用爱开启光明之门
电动公交车
爱你有点难
地铁2号线东大街站选址确定
中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爱开启光明之门
你说我帮

本报记者 聂春洁 实习生 孟婷

在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病房里,看着这个因长期治疗而显得有些虚胖、沉默的年轻人,让人怎么也联想不到照片上那个健壮、有着灿烂笑容的大学生高海勇。

高海勇,今年22岁,濮阳县梨园乡高寨村人,吉林农业大学学生,2011年1月31日,他还是一名刚刚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大一学生,贫困的家庭因他而充满了希望。就在这一天,一场车祸让一切戛然而止,时至今日他依然双目失明。

坐在儿子的病床前,今年60岁的高发运至今还清晰记得海勇给家里带来的快乐和荣耀。从初中到大学,每次学校开运动会他都是主力,篮球、长跑、跆拳道样样都拿过奖。2010年,高海勇考上吉林农业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学期就拿下全额奖学金。前年放寒假回家,他和同伴骑电动车撞到树上。经诊断,高海勇头脑严重受创,医生告诉高发运,即使抢救过来,也极可能变成植物人。

高海勇出事后,高发运接到了一个来自青岛的女孩子的电话,她是海勇的女朋友,当时就读于青岛外国语学院。听说海勇出事后,女孩泣不成声,坚持来到郑州,天天守着海勇呼唤。开学后,女孩每天给高海勇打电话,一连4个月。

爱情的呼唤产生了奇迹,4个月后,高海勇的手居然会动了,接下来的日子,腿脚也开始慢慢有了直觉。现在站在记者面前的高海勇,手脚都已活动自如,只有一双眼睛至今没有光感,医生诊断为视神经萎缩,极有可能双目失明。

高海勇的病床信息栏上,写着“暴盲”俩字,医生说,他的眼睛没什么毛病,看不见东西是因为昏迷时间太长,视神经开始萎缩,只有通过针灸治疗,慢慢等待奇迹发生。上周,医生来做眼底检查时,高海勇已经能感觉到光亮的刺激了。

虽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每天400多元的治疗费用却像压在一家人胸口上的巨石。高发运说,目前治疗费只够支撑一周,他只得再次向媒体求助。他说:“所有的治疗费用都是好心人援助的,海勇初中到大学的校友,濮阳、吉林的好心人都捐过款。” 他拿出用塑料袋层层缠裹的记账本说,很多捐款人不愿意留名字。

目前,高海勇还在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治疗。如果您有经济能力帮他一把,请与本报联系,让我们用爱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开启一道光明之门。

核心提示:主人公高海勇是一名大学生,2011年1月31日,放寒假回家的路上,高海勇不幸遭遇车祸,头脑严重受创,至今双目失明。每天400元的治疗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目前,所剩住院费仅够支撑一周。如果您有经济能力想帮他,请与本报联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