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银河社区将接管金蓝湾小区
用文化创建快乐家园
李博亚转入普通病房
我市成立可再生能源学组
去年药品不良反应逾万起
一待建工地改建成停车场
教师大病救助基金昨设立
“两环十七放射”年底
拟增绿两千万平方米
3米深坑连夜修复
wx2827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文化创建快乐家园
康桥文化建设志愿者在练习柔力球。

本报记者 聂春洁 文/图

想把康桥文化建设志愿者“雷锋团队”这支队伍讲清楚并不容易,其旗下仅小分队就有9个,分为太极、空竹、柔力球、合唱、舞蹈、戏曲、书法、武术、学堂。一个社区内同时开展如此多的文体项目,而且每个项目都蓬勃发展,不禁让人想要讨教一下其中的秘诀。对于这个问题,自称为“雷锋团队”联络员的周慧玲回答说,这是因为康桥华城社区的老年居民有一个共同梦想,那就是要实现“文化兴家园”。

今年62岁的周慧玲是资深的教育专家,退休后一直热心于社区的文化建设。周老师表示,现在的城市社区日益往高楼大厦发展,居住条件虽然改善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逐渐拉远,“我们志愿者就是要为所有居民营造一个精神家园,让社区变成一个新的村落,让每名成员找到归属感”。

在志愿者团队中,每支小分队都是热心居民自发建立起来。柔力球小分队的创建者杨洪新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老师,今年已有73岁高龄。杨老师告诉记者,自己是为了锻炼身体学打柔力球,开始就自己在社区玩,有些老人看着喜欢,就跟着他练。后来在“雷锋团队”的鼓励下,杨老师创建了这支队伍,成员发展到近百人,还经常出去参加广场演出和省、市电视台的节目录制。

舞蹈队老师李冰补充说,“雷锋团队”的成功还在于它的开放性,每支队伍在发展队员时都不设门槛,“不管是来这里走亲戚的老人,还是在附近工作的外来务工者,只要想加入,我们都接纳”。

坚持“文化兴家园”,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戏曲队的发起人毛庆楼老先生说,首先是社区邻里关系和睦了;其次是社区环境更好了,大家都把社区当家,樱桃、枇杷、石榴挂在枝头都没人随便摘。红歌队队长宋玉莲老师高兴地说,附近群众都羡慕康桥华城社区文化氛围浓,“甚至有老人商量着和康桥的亲戚换房住,就为了也来这里当志愿者,享受文化带来的温暖与欢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