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美的时光》
秋蟹味美诗意浓
巴黎散记
初识张寄寒
唐代壮士
lh2912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巴黎散记

到巴黎观光,就像拜访未曾谋面的“偶像”,虽不缺少了解,却满足了一睹尊容的心愿。比如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艺术经典;但是在卢浮宫,它们仍是游客“围观”的对象。人们踮着脚尖,伸着脖子,举着相机,已经不像是在欣赏艺术品,而像是在争睹“偶像”的风采。好在,卢浮宫里有足够多的世界级艺术珍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喜好,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卢浮宫大门一打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们就会潮水般涌来,在自己的“偶像”前驻足流连,那盛况,绝不亚于咱故宫博物院的情形。

《巴黎圣母院》可以说为巴黎圣母院做足了广告,先是小说,然后是电影、音乐剧,相当多的人都是由此知道这座教堂的。尽管艾斯美拉达婉转凄美的爱情是虚构的,卡西莫多悲伤绝望的呼号是虚构的,但他们为这座冷冰冰的石头筑成的教堂注入了活力,赋予了更多意义和解读。如今,站在美丽的塞纳河畔,眺望壮丽辉煌、举世无双的巴黎圣母院,人们总会想起那个美丽的吉卜赛姑娘,想起教堂里传来的沉闷的钟声。

拿破仑似乎是一个与巴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卢浮宫里有他的画像,巴黎圣母院中他举行过加冕仪式,而著名的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竟然也是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大败奥俄联军而建的。的确,奥斯特利茨战役是拿破仑军事天才的一个杰作,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但遗憾的是,200多年前,拿破仑统率大军,得胜还朝,经过凯旋门时盛况,没能留下影像资料。倒是二战时,巴黎沦陷,希特勒率军过巴黎凯旋门时的得意嚣张的样子,被摄像机保存下来。这真是一个历史的讽刺!但同时也说明,从凯旋门走过的不都是英雄,侵略者的终点只能是失败和灭亡。

与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相比,埃菲尔铁塔时间最晚,历史最短,却最终成为巴黎的地标式建筑。埃菲尔铁塔的建造目的十分明确,是120年前,巴黎人为迎接世博会而建的。但是用咱中国人的观点看,埃菲尔铁塔似乎不像是一个塔,更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铁架。据说,这个“铁架”使用了7000多吨钢铁,250多万只铆钉,引领了数十年世界第一的建筑高度。如今,每到什么纪念日或重要庆典活动,埃菲尔铁塔就作为巴黎的标志,被装扮得五光十色,流光溢彩,供人们观赏;全世界任何电视台,都不可能绕过埃菲尔铁塔,失去对世界级景观的完整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