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谁能保证公积金入市一定保值增值
3天的短训
无法培养公仆意识
假“特供”为何屡禁不止
坑老式敬老
是图名又图利
小情报员
在老人
“不希望活着”的背后
“道德手册”可以有
制度更重要
“耳光响亮”打醒了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老人
“不希望活着”的背后

在老人

“不希望活着”的背后

继“你幸福吗”民生采访之后,央视新闻中心推出年度大型新闻公益行动——“2012我的父亲母亲”,记者分赴全国各地采访老人,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想法。而这次采访,没有“你幸福吗”的采访那样轻松,也没有涌现“我姓曾”、“队被人插了”等神一样的回复,却出现了悲凉的、让儿女们汗颜的回复——不希望活着。(10月22日《重庆晨报》)

被采访对象,一位老奶奶长叹一口气,说:“恨不得快死!死倒不怕。”一位80岁老奶奶称,年龄大了,不希望活着。国人崇信“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活命哲学,活在人间,就是活着的最大理由。平日,这些老人活得该有多么的不开心,心中该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伤痛,才不想活了?

在波普诺的《社会学》这本著作里,有一节专门讲中国人对老人的孝道。他说,中国的传统向来包括深深地扎根于家庭道德观的复杂体系中的对老年人的尊敬。即使在“文革”这一最富有戏剧性的例子里——为的是贬损传统价值观,孝敬老人的风尚也在动乱中幸存下来了。

即使在当下的消费社会里,孝道也像树木这样的生命一样,枝繁叶茂地存活着。孝道,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从古至今的基本道德规范,具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孝子受人赞扬,受人尊崇。不孝之子,则被认作是忤逆,被人指指戳戳。社会需要奉行孝道,家庭则更需要儿女对父母的孝行。

作为老人,他们最在乎什么? 可能每个人在乎的不完全一样,但于在乎亲情这一点上恐怕没啥差别。有了亲情,老人才能感觉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意思。那个80岁老奶奶,最希望的是儿女常回家看看。觉得没啥活头儿了,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不像从前的孩子,从他们身上感觉不到温暖”。而“现在有话没地儿说去”则让老人倍感日子的凄凉。

抽点儿时间,抽点儿空闲,回家看看父母,对一些做儿女的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于孝道上,难的是做儿女的上心不上心。“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应是有形态的,在现代社会里,陪父母唠唠话,帮他们做点事,就是很好的行孝。

当下社会,已步入老年社会,家庭中的儿女如何养老敬老,已成了社会问题。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状况下,一旦子女不行孝道,不仁不义,不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一些老人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也就有了后顾之忧。

孝道是立身之本、诸善之源。做儿做女的,不善待生己养己的父母,可谓是有罪之身。他们既要受到天谴,受到社会的指责,还为自己的儿女树立了极坏的榜样。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下一代要是像他们对待父母那样对待他们,这该是怎样的一种不堪的循环?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