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法制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惕复制手机卡骗局
“顺口溜”里话调解
工商局
开展格式条款合同专项整治活动
新郑市法院
少年审判侧重教育疏导
先交房款还是先过户?
“提存公证”帮助您!
铸公平正义之基 塑法律监督之魂
lf2a48
lf2a4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顺口溜”里话调解
——记新郑市梨河镇高辛庄村人民调解员刘全智

本报记者 高 凯 实习生 韩江华 通讯员 董朋朋

和普通农民一样,朴实憨厚,这是66岁的刘全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可是当他一开口讲话,记者才瞬间明白了在调解方面他的魅力之所在。

中专文化程度的刘全智,当时在村里可算得上文化人,自1984年起在村里任文书的他还义务当起了村里的调解员,至今已经近30载。村里人都佩服刘全智,每次调解,他都能出口成章地通过“顺口溜”来化解尴尬气氛、教育当事人,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他的很多“顺口溜”还经常被大家拿出来互相教育诫勉。

“化解矛盾,大事化小,生活和谐,社会美好。”村里有位老人膝下有三儿两女,在旁人看来现在本应该是享福的时候,可是却因为房子问题,父子反目。刘全智得知情况后,向老人的儿女说起了“相声”:“年轻的时候能挣钱,为儿为女消耗完,现到老年挣钱难,落个两手握空拳,吃花都需儿女攒……”一串串妙语连珠说得老人的儿女低下了头。现在老人家里是一团和气。

“我要争取做一个‘百事通’,不说上知天文地理,定要下知鸡毛蒜皮,搁哪儿哪儿行。”刘全智笑着说。

村里的乔大妈在买农药的时候,要求店主配药时加大药量,后来导致地里的花生出现了大片干叶,乔大妈把错归到店主身上,店主说是遵照顾客意愿,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刘全智在进行调解的同时顺便给他们上了一堂技术课:“打药比例按说明,过多过少都不行。加药多加水少,打上庄稼受不了,加水多加药少,打上效果也不好。”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和解。

每当达成协议后,刘全智都不忘了把自己编的“顺口溜”送给当事人。比如在“邻里纠纷”方面:“邻里关系相处好,相互帮助不可少;让人三尺古有训,今人风格应更高。”

在一些抚养和赡养纠纷中,因为调解协议的履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刘全智就经常走街串户进行回访,对没有全面履行协议的,督促其履行。正是靠着这颗为老百姓着想的心,刘全智收获了百姓的信任。经他调解过的一位老人说:“正因为全智,我的晚年才没有遗憾,充满温情。”

“能为老百姓干点事,他们高兴咱也高兴!苦点累点就不算啥了!”刘全智就是这样,坦然、自信地走在人民调解这条道路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